QDII额度告罄借道港股通 险资密洽基金卡位出海通道
【QDII额度告急,险资密集洽谈出海通道】随着QDII额度的日益紧张,险资正密集地与基金公司洽谈出海通道,以配置海外资产。据华南基金公司国际部人士孙立透露,多家保险机构近期纷纷寻求投资港股的机会。对于险资而言,配置港股的趋势已经十分明确,关键在于如何获取更多的投资额度。目前港股通额度紧张,预计将在不久的将来告罄。对此,险资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出海通道。
【沪港资金流调查】在近期港股和A股的小反弹背后,资金表现却大相径庭。A股遭遇产业资本的减持,而港股则受到险资的青睐。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A股估值偏高和港股的“低估”。这种估值差异可能成为影响两地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
大型保险公司资产部的人士坦言,配置港股是险资的明确需求,“港股便宜,我们有需求。”随着险资对港股的青睐程度不断升温,他们正在抢占港股通风口。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港股通额度可用余额仅剩下902亿,显示险资配置港股的需求非常强烈。
在这种情况下,险资正积极寻求突破投资限制的途径。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希望通过基金公司来投资一部分港股,以突破自身投资额度的限制。一些保险公司还在与外部机构合作,以获取更多的投资机会。据玄甲金融投研总监衷亚成透露,近期有大规模险资通过沪港通买入港股标的。
面对QDII额度和港股通额度的紧张状况,险资配置海外资产的趋势不会改变,只会加速。他们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出海通道,以确保能够继续配置全球优质资产。这一趋势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这也反映了险资对全球经济的信心和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银河证券及险资布局港股的热门机遇
近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数据在银河证券中显现。针对基金投资而言,以下是部分核心基金产品的概览数据:
华宝标普石油指数基金,代码为162411,近一月收益高达惊人的XX%,手续费为XX%,购买渠道便捷,开户购买即可。诺安油气能源基金(代码:163208)和汇添富恒生指数分级基金(代码:164705)也有着不错的近一月收益和相对较低的手续费。海富通大中华混合基金和华夏恒生ETF联接基金等同样表现出强劲的投资潜力。
除了这些基金产品的表现外,近期港股通的动向尤为引人注目。进入五月份以来,港股通净买入额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据玄甲资管研究院数据中心统计,今年五月,其净买入额高达惊人的XX亿元,相较于四月份上涨了惊人的XX%。截至今年六月六日的数据表明,港股通的总余额急剧下降,尤其是五月份的总余额下降额度达XX亿港元。这清晰地表明,五月南下的资金势头迅猛,并且六月以来的表现也延续了这一趋势。特别是在近期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港股通的这种趋势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对于保险资金而言,除了直接使用港股通额度配置港股之外,他们也在积极与外部机构合作来抢占港股风口。其中大型基金公司人士透露,保险资金配置海外资产有两个主要通道:QDII和沪港通。尽管QDII额度紧张且成本较高,但保险机构仍对港股通寄予厚望。他们认为这可能是抄底的好时机,尤其是考虑到人民币可能存在的贬值趋势。他们正抓紧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来布局这一市场。不过也存在一些挑战,如与本地基金公司的合作竞争等。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信这是险资配置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话题。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这样的投资机会不应被忽视。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中,配置港股的动机愈发强烈。前海开源基金执行总经理杨德龙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近期港股通的大幅增长,主要源于港股处于历史底部,投资价值凸显无疑。相较于其他市场,港股的价格更加亲民,甚至比A股还要便宜20%-30%,这样的优势自然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对于保险机构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在底部买入便宜的股票。他们认为现在的港股不仅价格实惠,而且未来的上涨潜力巨大。杨德龙进一步解释,像保险这类机构资金善于把握机会,他们看重的是港股的估值优势和高现金分红。像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汇丰控股等知名金融公司的股票成为他们的首选目标。
除了上述的高性价比股票,保险机构更偏好配置指数基金。这不仅仅是基于流动性考虑,更多的是出于资产配置的需求。他们更倾向于购买被动型指数基金,因为主动型指数基金的管理费用较高。对此,孙立表示,现在的险资在选择合作基金时,更看重的是资产配置而非短期的赚钱效应。他们购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长期稳定的收益,而非短期内迅速获利。长期投资必然追求收益,只是不再局限于短期内的收益表现。
玄甲金融合作的华南地区大型保险机构资管部负责人透露,他们近期通过沪港通大量买入港股标的。这些保险机构看好的不仅仅是港股的低估值优势,更重要的是其持续的高比例现金分红。他们对指数基金的配置也反映了其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被动型指数基金,以规避主动型指数基金的高管理费用。这种策略更多地体现了他们对资产配置的关注,而非仅仅追求短期的赚钱效应。
无论是保险机构还是其他投资者,他们对港股的配置都体现了长期稳健的投资策略。当前港股的历史性底部位置、高投资价值以及低估值优势都是吸引他们的关键因素。他们的投资行为更多的是出于资产配置的需求,而非短期的赚钱效应。这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
模拟炒股软件
- QDII额度告罄借道港股通 险资密洽基金卡位出海通道
- 权益类配置回归防御性行业 公募稳中淘金
- 占领华尔街 华尔街究竟犯下了什么罪?为什么美国上下对他
- 601117股价多少
- 美国休市2020年随着注册制全面推广
- 江阴银行(002807)传统业务占优 风险抵补不足
- 永兴材料历史资金流向(南京证券股票历史资金流向)
- 中国建行黄金金条的今日价格
- 中国铁建三级公司排行榜(中国中铁排名内部排名)
- 600844股票价
- 再融资新规出台:514家公司推出定增 募资额达7695亿元同比增175%
- 证券投资学中基金得名词解释(证券投资学名词解释大全)
- 基金估值高时还能定投吗(估值处于低估区可以买基金吗)
- 基金上半年分红超850亿元 超去年全年分红总额
- 华泰证券资管上海总部(华泰证券上海武定路)
- 社保基金持仓情况浮出水面:减持97股 撤出72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