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周策略:指数蓄势待发 看好中盘蓝筹
中信证券策略观点更新:风格再平衡,市场焦点轮动
随着7月的到来,A股市场正经历从平静期向共振上行期过渡的阶段。近期,基本面预期有所上调,政策预期的差异逐渐加大。市场呈现出极致分化的态势,但现阶段正逐步收敛,市场风格亦随之再平衡。价值板块开始阶段性修复,而高景气的成长板块则从抱团阶段迈入轮动阶段。
深入当前局势,我们发现基本面复苏的步伐依然不均衡、不稳固。市场要想全面进入共振恢复期尚需时间,期间市场的高波动和快轮动源于各方的分歧,而增量资金的入场仍然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交易与估值的约束使得市场前期的极致分化继续收敛。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调整结构、寻找新机会的时刻。
传统价值板块的龙头企业因基本面预期的改善而迎来阶段性修复。与此高景气的成长板块已经走出抱团阶段,开始进入轮动阶段。军工、CXO&医疗服务、云计算、物联网以及化妆品&医美等领域是当前的重点关注对象。对于新能源和半导体这两个三季度的主线,投资者应关注其后续波动带来的入场时机。
国泰君安指数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市场看好中盘蓝筹。上周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指的上涨预示着指数波动有所放大。一方面,科技成长领域出现分化,部分高估值个股开始调整;另一方面,以北上为方向的增量资金在周内表现出宽幅进出。在这一背景下,政策“稳”与微观“松”的组合效应延续。随着中报业绩预告窗口期的到来,博弈盈利将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中盘蓝筹将在政策相对宽松、无风险利率下行的环境中持续受益。
安信策略则认为热门赛道短期休整并不改变其成长中期的主线地位。尽管本周全面降准落地及中美经济数据出炉对市场产生了一定扰动,但下半年A股市场的基本面仍好于预期,货币政策维持中性偏宽松的判断不变。在结构性容忍高估值的环境下,投资者应考虑适度调整结构等待回撤机会。资金可能转向医疗服务、食品饮料等前期关注度较低的高景气行业。长期来看,市场中期方向仍可能围绕新能源、半导体等核心成长赛道进行演绎。
中金策略则强调低利率环境下高成长与高股息的重要性。随着利率走低,市场对估值的容忍度可能暂时提高,成长风格内部出现分化。建议投资者轻指数、重结构、偏成长,并在业绩期重点关注局部机会。随着利率水平的下行,部分高息稳健资产如REITs等也可能受到关注。配置建议以成长为主,兼顾周期,并关注REITs及稳健高股息个股。特别是电动车产业链、光伏、科技硬件与软件、电子半导体等高增长领域。随着市场环境和投资者偏好的变化,对于股票市场的投资逻辑和策略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以下是对当前市场状况的深入解读和策略建议:
一、市场概述与策略转移
当前,市场估值趋高,短线波动加大,但中期来看,依然保持积极态势。投资焦点主要集中在泛消费行业,包括日常用品、轻工家居、酒店旅游、家电、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等领域,这些行业的自下而上择股成为当前的主要策略。
二、方正策略视角下的中小成长崛起
从长周期视角来看,中小成长股的崛起不容忽视。2010-2015年,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小而精”行情带动TMT相关行业持续跑赢。而2016-2020年,则以供改为核心,呈现出“以大为美”的行情。当前,科技创新成为提升我国经济增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科技封锁的重要驱动力。站在当下,应关注新一轮科技周期的核心变量,包括5G建设带来的应用端以及物联网领域,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产业链。
三、海通证券视角下的市场配置
海通证券认为,以茅指数为代表的大盘成长仍是较好配置。虽然市场风格整体偏向成长,但目前成长风格的占优并未到极致。盈利相对趋势决定当前市场风格将延续。看好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中盘成长股,其弹性更大。
四、国盛证券视角下的科创掘金
国盛证券强调,“高增长”仍是制胜关键。在存量博弈的市场环境下,高增速成为制胜的核心要素。科创板的三大逻辑值得重点关注:一是资金从增量入场到存量博弈的转变;二是科创板聚焦长期最优赛道;三是机构低配与外资加速入场带来的增量机会。
五、浙商策略视角下的科创板投资
浙商策略指出,科创板的牛市基础来自其兼具制度红利和产业红利的特性。其产业分布集中在半导体、5G应用、生物医药等高增长领域,且估值相对低、基金配置低。对于科创板的后续配置策略,应关注其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和市场的流动性变化。
尽管科创50指数已经接近历史高位,但当前市场仍然处于牛市初期。回顾自3月底以来的科创板行情,整体呈现的是一场估值修复的过程,的21年PEG仍在1以下。展望未来,随着中期报告的公布,科创板将呈现盈利与估值共同驱动的戴维斯双击行情。
对于投资者来说,估值和流动性无疑是关注的焦点。对于科创板的估值,尽管静态数值看似较高,但当结合其增长速度进行动态评估时,其估值仍是合理的。至于流动性方面,参考创业板的发展历程,宏观流动性的边际波动对科创板的影响是有限的。
至于机构对科创板的配置情况,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机构持股总市值为3795.3亿。其中,一般法人占比最高,达到63.4%,其次是基金,占比29.8%,其余还包括阳光私募、券商集合理财和社保基金等。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兴业证券强调重视性价比,短期内不盲目追高,而是在市场震荡中寻找再布局的机会。特别是在三季度,国内外风险因素可能形成共振,对市场产生扰动,但整体而言没有系统性风险。进入中报预告密集期后,特别是8月份业绩期,科创行情可能会出现短期震荡调整。在配置层面,成长方向短期优先推荐军工,并等待市场震荡后择机加仓科技、先进制造、医药等。价值方向则聚焦中报季业绩超预期和“双碳”政策利多,继续推荐化工、有色、玻璃等传统行业的个股机会。
开源证券指出市场风格已经出现切换,需要重新认识“周期股”。能源转型的过程才是周期股行情脉络的关键。传统行业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同样具备成长性。一方面,新能源转型带来新材料需求的也对应着对上游传统资源品和原材料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产业链市场空间的成长,其市场规模开始变得有吸引力。部分传统行业公司在新能源产业链中转型并不存在实质性门槛。当下国内已有成功案例,海外能源转型过程中也不乏经验。周期股重估的基础逻辑明确,供给的长期约束使其盈利的稳定属性逐渐显现,部分板块和个股在能源转型中的新需求使其重新获得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