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顺势推出7个行业指数期货 机构提前布局试水“深港通”
新的行业指数期货的推出,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和风险管理工具。对于结构性产品的发行商而言,低成本的行业期指成为了对冲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权证和ETF市场带来了新的投资标的。随着港股市场中板块轮动的趋势日益显著,市场对新的衍生产品的需求愈发高涨。在此背景下,香港交易所(下称“港交所”)近期推出了基于中华证券交易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中华交易服务”)业指数的业期货等七个行业指数期货产品,满足了投资者对个别行业的交易需求。
港交所市场发展科证券产品发展部高级副总裁黄柏中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市场上只有市场指数和个股期货、期权产品,但随着投资者对行业和板块的兴趣增加,市场对行业指数期货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此次推出的七个行业指数包括内地石油及天然气、内地银行、内地医疗保健等热门行业,总市值占比超过56%,使得投资者可以通过相关合约投资香港股市中的热门行业的一篮子股份以及进行风险管理。这些行业期指的保证金水平适中,杠杆倍数超过10倍,能够满足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黄柏中强调,新的行业指数期货不仅可以增加指数套利和长短仓策略的交易机会,还可以为结构性产品的发行商提供低成本的风险对冲工具。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行业指数期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投资领域。目前市场主要分为两类投资者:一类是主要通过场外结构性产品投资一篮子股份的机构投资者;另一类是券商,他们常常使用板块来制定投资策略。随着行业指数期货的推出,更多市场投资者将关注行业指数和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港交所在推出这些行业指数期货时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在2005年和2007年推出的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和恒生中国H股金融行业指数期货因成交清淡而被迫叫停。但此次推出的7只行业指数期货已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筹备工作。在产品设计上,推出的行业指数期货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确保市场流动性。
以业指数为例,其覆盖了澳门公司、柬埔寨公司和内地主营机设备的公司,总市值超过5000亿港元,对业的市值覆盖率高达96%以上。为了吸引投资者参与,港交所对7个行业期指提供一年交易费用减半的优惠,并引入做市商计划以增加流动性。
尽管港交所的股本衍生产品成交量去年创下历史新高,但期货交易的活跃是一个慢热的过程。投资者通常会观望流通量、未平仓合约及每天交易量后才逐步参与。预计这七只行业指数期货的交投量初期可能会较少。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和投资者的参与增加,这些行业指数期货将成为重要的投资工具之一。一些机构已经提前布局深港通的概念,中华交易服务已经将其沪港通300指数加入深圳个股并改名为沪深港300指数,进一步推动深港通概念的发展。这一变化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和市场选择空间。中华交易服务是由香港交易所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其自诞生之初便肩负着推出跨境指数的重任。这家公司自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市场带来创新和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经过几年的精心准备和研发,沪深港300指数即将问世。这一指数将覆盖香港、上海及深圳市场市值最大的各一百只股票,旨在提供一个全面反映中国市场表现的基准。
随着中国股市在全球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海外投资者对参与中国股市的热情也愈发高涨。在此背景下,港交所一直在积极筹备推出A股指数期货产品,以满足海外投资者的需求。相较于竞争对手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已经推出的MSCI中国指数期货和期权合约,港交所的准备工作仍在进行中。事实上,新交所早在多年前就已推出了中国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合约,抢占了市场先机。
在港交所与内地监管机构的沟通中,负责相关事务的薛均表示,他们已为此做了很多研究和准备工作。内地对于纯A股的境外期货政策相对谨慎,这也给港交所的A股指数期货推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去年下半年股市波动之后,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在香港推出A股指数期货的计划仍需要等待监管机构的批准。尽管如此,港交所仍在积极努力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希望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选择和更加便捷的交易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