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六周年之“进”:双向开放进程加深
六年前,沪港通作为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先驱,在11月17日正式启动,如今已走过了六个春秋。这一创新模式在两地资本市场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持续优化和深化互联互通的机制,推动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双向开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的执行院长盘和林对沪港通的评价极高,他认为这一机制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桥头堡,更是加速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优化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
回顾过去的六年,沪港通机制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从针对机构投资者的特别独立户口的推出,到取消总额度限制并提升每日额度,再到对北向通提供实时货银对付结算服务,每一次改进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特别是在额度管理上,沪港通的额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扩大,使得投资者进入两地股票市场更加便捷,为双方带来了增量的投资资金,丰富了投资机会。
与此两地资本市场在监管机制上也进行了深入的合作。自2018年9月17日起实施的沪深港通北向看穿机制(投资者识别码制度)就是一种典型的穿透式监管。这种机制完善了跨境监管合作机制,进一步维护了市场秩序,保护了双向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此,巨丰投顾投资顾问总监郭一鸣表示,“看穿机制是一种对等机制,对于打击跨境证券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了这些基础建设的优化之外,沪港通也在积极促进两地资本市场融合的扩大了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广阔前景。深港通的顺利开通、沪伦通及中日ETF互通的正式落地都是这一前景的见证。随着互联互通机制的稳健运行,国际主流指数纷纷将A股市场纳入相关指数,加速了全球资本配置A股的进程。
对于未来,港交所表示将继续与内地合作伙伴和监管机构合作,不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并进一步扩大沪深港通的投资范围。对此,专家们也给出了建议。盘和林认为需要进一步优化互联互通机制,取消交易限制、缩小两地估值价差等,让两地互联互通交易的投资人获得对等的交易权利。郭一鸣则建议继续加强基础制度建设如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在跨境交易方面进一步完善货币结算以及交易机制的匹配等。
沪港通的稳健运行不仅优化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更为全球资本配置A股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和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机制将会为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和便利。
模拟炒股软件
- 互联互通六周年之“进”:双向开放进程加深
- A股市场震荡抬升行情 A股吸引大类资产配置
- 基本面向好 公募看好结构性机会
- 跌停涨停跌停(什么是涨停)
- 现金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是什么?现金管理“八不准”指的是什么-
- 常见的庄家操盘手法有哪些?
- 价值股和成长股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你会怎么选择?
- 支付宝基金收益率超越基民(支付宝基金设置超过城市)
-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时间是几号?上市公司年报什么时候披露?
- 新三板市商扩容 10家私募入围
- 怎样看股票线路图?股票线路图的均线不可小觑!
- 社保去年四季度高比例减持72股
- 莆田股票配资哪家配资公司口碑好安全可靠-
- 非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债券(债券的发行价格)
-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转让昆山远望谷股权的进展
- 柯利达中标4.6亿元大订单 装配式建筑成产业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