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机构论市:二季度震荡筑底 积极防御注重业绩

炒股软件 2025-05-08 07:43手机炒股软件www.xyhndec.cn

【市场洞察】二季度震荡筑底,策略性防御与业绩并重

近期市场呈现震荡格局,三大机构对市场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们普遍认为,尽管短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修复,但基础并不坚实,二季度市场或难摆脱震荡格局,但有望真正筑底。

一、经济基本面向好

中国经济展现出企稳迹象,短期经济基本面向好。政策层面的呵护与市场情绪的回暖共同推动了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修复。近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高频数据如电厂耗煤、汽车销售等也有所提升。政策层面体现出对资本市场的呵护态度。

尽管经济基本面向好,但基础并不坚实,不足以支撑趋势性行情。政策立足托底而非刺激,海外市场尚未稳定,通胀预期抬头,短期对货币宽松的预期边际下降。投资者需保持谨慎,避免过度追逐前期超额收益显著的板块和主题。

二、技术调整与信心重建

市场在经历了技术性回踩之后,有望重回震荡上行格局。证金公司调低转融资业务费率,表明杠杆已进入合理区间,有望推动增量资金入市。投资者信心恢复需要时间,稍有上涨便习惯性地获利回吐。在国际市场上,美联储主席耶伦的表态为新兴市场留下一个明显的宽松环境时期,市场有望在犹豫中上行。

三、震荡格局下的选择

对于二季度行情,机构认为或难摆脱震荡格局。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情况和人民币汇率。随着宏观经济出现弱复苏迹象,投资者风险偏好增强,估值中枢上移。美联储加息、房地产分流资金、通胀预期抬头等因素都可能对货币市场产生影响。解禁带来的压力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未来经济数据和人民币汇率情况来判断市场方向。如果数据能证实经济的弱复苏以及人民币汇率企稳,市场有较大概率向上突破。

四、策略性防御与业绩并重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投资者需要更加注重策略性防御与业绩并重。在存量博弈的消耗性行情下,需要避开前期超额收益显著、预期已充分反映且持股相对集中的板块和主题。多在人少的地方“淘金”,注重业绩和成长性的挖掘。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和人民币汇率情况,以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

在二季度或难摆脱震荡格局的背景下,投资者需要保持谨慎,注重策略性防御与业绩并重。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灵活应对各种因素的变化,以稳健的投资策略迎接市场的挑战。近期,随着通胀数据的抬头,市场估值受到压制,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也被相应压缩。在全球需求放缓的背景下,通胀的短期提升难以持续。我国经济仍在探底过程中,经济预期的改善主要是前期市场过于悲观,随着稳经济政策的逐步实施,经济恢复情况和数据表现仍需进一步观察。

对于美联储今年的加息操作,我们认为时点尚不确定。如果美国经济恢复超预期,加息节奏可能会提前,这将对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带来压力,加大市场反弹的难度。

对于二季度市场走势,我们认为仍以震荡为主,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方向不明,但估值中枢有望提升。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注重业绩,积极防御。那么,哪些板块和热点可能在近期有所表现呢?

从板块来看,有几个方向值得关注。涨价的细分行业,如化工中的染料、粘胶短纤、钛白粉、山梨酸钾等,以及轻工中的造纸等。“真成长”标的未来成长股分化概率加大,一批盈利持续增长、商业模式被验证的“真成长”标的将脱颖而出。“定增倒挂”标的以及增长较好且流动性高的低估值品种,如食品饮料、家装家居与部分家电龙头,也值得关注。

投资策略上,要坚持积极防御,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打好游击战。虽然短期风险偏好有所修复,但中期依然是存量博弈的消耗性行情。需要强化“积极防御”的思路,坚持“积小胜为大胜”的原则。

市场经历了一两年的逻辑炒作后,将重新回归宁静,关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逻辑。在此背景下,操作上可以考虑价值股和周期股的结合。以银行、食品饮料、公用事业等为代表的价值股作为稳健投资的布局,而周期股品种存在业绩向好预期,可以逢低进行布局。随着投资者风险偏好修复,成长股投资环境有所好转,投资者还可以精选主题,如无人驾驶、移动电竞等。

近期通胀预期导致食品类产业链走强,但这种现象的持续性不强,后续可能出现反复。我们认为稳经济政策具有持续性,后续仍关注相关措施的跟进。随着市场利率不断走低,低估值、高分红蓝筹股的配置需求也有望提升。

市场仍面临方向选择。投资者在选择成长股时,应加大对盈利能力的确认。不宜仓位过重,可以适当配置盈利确定的成长股。

各类资金已吹响“集结号”,A股的风向何处吹?七大基金论市认为二季度存在机会,精选个股多点布局。随着一季报的大幕展开,布局业绩确定的高成长股成为热点。飞科电器于4月5日申购,顶格申购需配市值13万元,成为“节后”的热门话题。

市场变幻莫测,投资者需保持清醒的头脑,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