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承销费率是什么意思(银行债券承销)

炒股软件 2023-02-07 21:48手机炒股软件www.xyhndec.cn
  • 企业债券承销费率大约为多少?
  • 创业板IPO,保荐费、承销费大概要多少,在募集资金的比率在什么范围
  • 交易费率是什么意思
  • 做邮币卡里面讲到承销费,这个承销费是什么意思?不是承销商,也不是承销费率!!!
  • 银行可以承销企业债吗?能主承吗?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应当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
  • 关于银行如何发展投行业务
  • 怎么知道一家银行是否有债券承销资格?
  • 1、企业债券承销费率大约为多少?

    看规模,1%-2%

    2、创业板IPO,保荐费、承销费大概要多少,在募集资金的比率在什么范围

    这个确实要看项目情况,,也有的券商整体偏高或偏低。一般会单独收一个几百万的保荐费,再收一块承销费,在实际募集资金3-6%的范围内都有,项目越大收费比例越低。保荐费是只要项目报到证监会就要收的,承销费在发行成功后收,没上市就不收了。很多情况下会订一个超募的收费比例,在计划募集资金范围内收一个较低的承销费率,比如定3%,实际募集超出计划募集资金的那块儿定一个高的承销费率,比如6%,定8甚至10的也都有。通常还会定一个底线,比如总收费不少于1500或者2000万。

    3、交易费率是什么意思

    A股交易的手续费一般分为三块佣金、过户费和印花税。
    佣金是指投资者在委托买卖证券成交之后按成交金额的一定比例支付给券商的费用。此项费用一般由券商的经纪佣金、证券交易所交易经手费以及管理机构的证管费等构成。
    过户费市值投资者委托买卖的股票成交后买卖双方为变更股权登记所支付的费用
    印花税是根据国家税法,在股票(包括A、B股)成交后对买卖双方投资者按照规定的税率分别征收的税金。

    4、做邮币卡里面讲到承销费,这个承销费是什么意思?不是承销商,也不是承销费率!!!

    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
    再融资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功能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由于种种原因,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融资方式单一,以股权融资为主。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有着极强的偏好。在1998年以前,配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惟一方式,2000年以来,增发成为上市公司对再融资方式的另一选择;2001年开始,可转债融资成为上市公司追捧的对象。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再融资方式时所考虑主要是融资的难易程度、门槛高低以及融资额大小等因素,就目前而言,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我国股权结构比较特殊,不流通的法人股占6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股权融资对改善股权结构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单一的股权融资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在资本结构方面的差异,不符合财务管理关于最优资金结构的融资原则。有人对 1997年深市配股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其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3.29%,对此类公司继续进行股权融资使得企业的资本结构更趋于不合理。
    二是融资金额超过实际需求。从理论上说,投资需求与融资手段是一种辨证的关系,只有投资的必要性和融资的可能性相结合,才能产生较好的投资效果。,大多数上市公司通常按照政策所规定的上限进行再融资,而不是根据投资需求来测定融资额。上市公司把能筹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作为选择再融资方式及制订发行方案的重要目标,其融资金额往往超过实际资金需求,从而造成了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及其他一些问题。
    三是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长期以来,上市公司普遍不注重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致使募集资金投向变更频繁,投资项目的收益低下,拼凑项目圈钱的迹象十分明显。不少上市公司对投资项目缺乏充分研究,募集资金到位后不能按计划投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资金闲置,有些不得不变更募资投向。据统计,以2000年上半年上市、增发以及配股的公司为样本,至2000年底,在平均经历了半年以上的时间后,平均只投出了所募资金的46.15%,而从招股说明书中可以看出,多数企业投资项目的建设期在半年、一年左右,不少企业于是将资金购买国债,或存于银行,或参与新股配售,有相当多的企业因为要进行再融资,才不得不将前次募集资金“突击”使用完毕。由于不能按计划完成募资投入,为寻求中短期回报,上市公司纷纷展开委托理财业务。如此往复,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不但没有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反而造成了资金使用偏离融资目的和低效使用等问题。
    四是股利分配政策制订随意。无论是2001年度以前的轻现金分配现象,还是2001年度少部分公司所进行的大比例现金分红,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制订的随意性。上市公司并没有制定一个既保证企业正常发展又能给予投资者稳定回报的股利政策,管理层推出股利分配方案的随意性较强。股利政策制订没能结合上市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广大公众投资者也没能通过股利分配获得较高的股息回报。
    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五个病灶
    五是融资效率低下。近年来,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后效益下降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最严重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在2000年进行配股及增发新股的 34家公司中,有26家在融资前后的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其中有13家配股公司2000年净利润大大低于上一年净利润,收益率提高的公司仅有8家,约占总调查数的四分之一。2001年度年报显示,在2000年及2001年初实施配股或增发的公司中,有30家公司发布亏损年报或预亏公告。上市公司融资效率低下,业绩滑波,使得投资者的投资意愿逐步减弱。这一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对上市公司本身及证券市场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
    上述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基本的原因有
    一是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较低。融资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资成本的制约。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即为股利回报,对企业而言,现金股利为企业实际需要支付的资金成本。而我国证券市场在股利分配上长期存在重股票股利,轻现金股利的情况。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主要由大股东选出的董事会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成为管理层可以随意调控的砝码,因部股权融资的实际成本成为公司管理层可以控制的成本,相对于债券融资的利息回报的硬约束,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更愿意选择股利分配的软约束。这正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企业债券市场尚不成熟。企业债券市场的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法规滞后。目前债券发行的主要法规是1993年制订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条例中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不得高于银行相同期限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的40%。由于此规定,企业债券的利率即使按政策的高限发行,由于企业债券尚需交纳利息税,其实际收益也与国债相差无几,与国债的低风险相比,企业债券的收益对投资者无吸引力。二是企业债券上市的规模小。目前,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企业债券仅有10只,发债主体仅为六家特大型国有企业,还有许多发行债券的企业未在证券市场上市交易,债券的流通性不高。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就安全性、流通性、收益性三方面综合而言,投资者并不看好企业债券,使得这种在西方国家最重要的一种融资方式在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尚处于襁褓之中。,上市公司只能更多地选择增发、配股等股权融资方式。
    三是特殊的股权结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底公众投资者的流通股所占的股权比重仅为34%左右,而国家股却占到47%的比重,其他非流通股份占到19%的比重。从总体上看,国有股东在上市公司中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即使个别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东只是处于相对控股地位,但由于公众投资者非常分散,致使在人数上占绝大多数的公众投资者也难以取得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公众投资者无法真正参与决策。在此情况下,管理层的决策并不代表大多数流通股东的权益,很大程度上只代表少数大股东的利益。由于再融资的溢价发行,通过融资老股东权益增长很快,对新股东而言是权益的摊薄。由于大股东通过股权融资可以获得额外的权益增长,拥有决策权的大股东进行股权融资的意愿极强。,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控股地位在再融资后很快推出大比例现金分红方案,按照其所占股权比例取走的分红的大部分。
    四是政策的导向作用。在核准制下,再融资条件更加严格,审核时间加长,上市公司希望一次筹集到尽可能多的现金。随着2001年新股发行管理办法的颁布,许多上市公司纷纷推出增发方案,掀起增发热潮。下半年由于市场原因,增发的核准难度加大,许多公司又转而采用配股及可转债方式;当年可转债发行办法出台以及监管部门对券商实行通道限制制度,可转债不占通道且不受融资间隔不低于一个会计年度的限制,使得众多公司在下半年推出可转债融资方式。2001 年3月颁布的《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管理办法》中将上市公司分红派息作为再融资时的重点关注事项,当年证监会发布的《中国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关于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应当关注公司上市以来最近三年历次分红派息情况,特别是现金分红占可分配利润的比例以及董事会对于不分配所陈述的理由,大多数上市公司从2001年度开始大范围进行现金分红。这些情况说明,政策规定对再融资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5、银行可以承销企业债吗?能主承吗?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应当由证券经营机构承销。

    行情好于预期,今天本来是期指交割日,大盘一般情况下在这一天会相对保持稳定,特别是两个交易小时更是如此。,今天大盘走得很强,平开震荡后11点开始拉升,午后两点后又一波拉升,最终大盘收了一根中阳线,收在了2480点上方。 从周K线技术面看,大盘是一根吊线,单从K线上看并不理想。,这是一根缩量的吊线,行情就此结束概率不是很大。(手机百度『百度现金贷』,随时满足您的消费需求!)

    6、关于银行如何发展投行业务

    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几个思路
    一是调整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位。银行混业经营将是最终发展方向,投行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的另一支柱业务。但目前商业银行通常将投行业务定位于服务传统业务发展的工具,过分强调这种服务功能,使投行业务很难被摆到作为一项主体业务应有的位置,在银行整体发展战略上得不到相应体现和重视,资源投入也缺乏保障,投行业务定位问题最直接地导致了商业银行从事投行业务本应具有的各方面优势无从体现。
    二是构建与投行业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从风险特征上看,投行业务的部分服务工具(如兼并重组融资安排、IPO前融资安排、过桥贷款等)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获取超额收益,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不完全一致。,应建立有别于传统信贷业务的投行业务配套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并以此为基础审查决策与投行业务相关的授信。同理适用于以金融资产为标的产品的承销发行业务。商业银行必须投入充分的人力和资源来建立起一套与商业银行原有的、保守的风险管理制度相区别的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导向性的考核激励机制。由于没有及时建立激励制度,作为一项创新业务,经营单位不情愿花大力量去学习业务和营销客户,投资银行业务实际上是推而不动。银行应该在总行层面建立按事业部制运作的投资银行部,将现有的分散于公司业务板块、个人业务板块和资金业务板块的与投资银行业务相关的业务、职能、人员加以整合。,给予投资银行部相对独立的经营决策权,以有效把握市场机遇,充分调动内外部的各种资源,对投资银行部进行系统策划、拓展和管理。
    四是要处理好发展投行业务的几个关系。其一,是处理好投资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关系。投行业务作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其直接效应体现在能够取得中间业务收入,形成新的收入来源,间接效应体现在促进高端客户竞争,促进传统银行业务发展,对这两种效应进行策略性的平衡和取舍。面对目前相对较高的利差水平,商业银行更加关心的是优质贷款增长等,而实际上,对于同一客户,使两种效益最大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应追求这样的理想目标。

    7、怎么知道一家银行是否有债券承销资格?

    一般来讲,你指的债券应该是指1.短期融资券;2.中期票据。哪家银行承销可以到“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商协会”网上查询。一般的银行都具备资格,,“主承销”和“承销”是有区别的,你可以百度一下。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