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部解散背后:创新是神还是魔 监管尺度拿捏待拷

学习炒股 2025-05-05 06:57学习短线炒股www.xyhndec.cn

【创新部门解散:创新是神还是魔,监管尺度待考】

随着证监会创新部门的解散,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合规与风控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这一变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究竟创新部门解散背后意味着什么?监管层对创新的监管尺度如何把握?未来的证券业又将何去何从?

证监会创新部的解散,似乎给市场带来了一丝微妙的信号。成立仅两年多的创新部门,原本是为了管理、协调无法归口的创新活动,同时也是证券业创新常态化的一个象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创新部门的作用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重复建设之嫌。但这并不意味着监管层对创新业务的打压,而更多的是对部门设置进行微调。

回顾近年来的市场波动,上证指数的剧烈震荡让市场参与者深刻认识到风险的存在。互联网配资、结构化产品、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在牛市初期的迅猛发展,也暴露出监管层面的挑战。如何在推动创新和加强监管之间取得平衡,一直是监管层需要反思的问题。

在创新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初期往往表现出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以融资融券为例,在牛市初期,投资者看到杠杆带来的赚钱效应,纷纷涌入。部分券商为了增加利息收入,可能放松风控,导致违规开户等情况的出现。尽管监管层一直强调收紧监管,但在创新速度面前,监管仍面临挑战。

与此场外配资成为监管的焦点。随着智能手机在股票投资者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与第三方互联网公司合作,为配资互联网化、移动化提供了便利。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拖拉机账户层出不穷,杠杆倍数高企,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除了场外配资,券商资管业务也受到监管层的关注。近期基金业协会下发的征求意见稿对资管杠杆进行了明确控制,限制了高杠杆行为。

监管层在推动创新和加强监管之间需要取得平衡。创新部门的解散并不意味着对创新的打压,而是对部门设置的调整。未来监管层需要继续加强监管,同时推动创新业务的规范发展,为证券业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加健康的环境。这需要监管层在把握尺度上更加精准,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推动证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日,监管部门出台了新的资产管理规定,旨在加强市场秩序,防止违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的发生。新规不仅强调了账户实名制、账户控制权、外接交易系统等基础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还明确提出了“资产管理业务不得从事违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或者为违法证券期货业务活动提供交易便利”。这一新规定从伞形资管产品以及其他四个方面对资产管理计划进行了明确的约束,确保它们不会为违法活动提供任何服务或便利。

对于这一新规,深圳一家小型券商的董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进行了分析。他表示,这是监管层对去年股灾市场变化的深刻反思。在去年的股市中,杠杆增加得过快,这无疑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包含了“去杠杆”的意图,旨在让市场平稳发展,呵护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

回溯到信托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在2012年以前,信托一直是结构化产品的主要发行人。随着券商资管的创新发展,它们打开了结构化产品的空间,并成功分得了市场的一杯羹,与信托形成了竞争态势。如今,随着资管新规的严格实施,许多高杠杆的结构化产品不得不重新回归信托。这对券商资管来说,无疑是一个较大的限制。

深圳一家小型券商人士部门总经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过去信托业务风生水起,后来资管放开后,券商资管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无论是从券商的收入角度,还是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支持,券商资管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监管在约束杠杆的也应该考虑券商的创新发展需求。

新的资产管理规定的出台,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各方需要共同努力,确保市场的平稳运行,同时也需要立足创新,为市场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