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汹涌!一季度36家基金公司高管变动 6家更换董事长
公募基金行业高管变动频繁,风云依旧
随着2020年的步伐渐稳,公募基金行业的高管变动依然持续不断。Wind数据截至3月31日的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36家基金公司的59名高管发生变动。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无论是涉及的公司数量还是高管人数都有所减少,但这种变动依旧呈现出一定的暗流汹涌之势。
这些高管的变动原因多元且复杂,既有因退休或任期届满的自然更替,也有因内部岗位调整的工作需求,还有基于个人原因的考量。其中,《投资时报》研究员发现,因个人原因离职的高管数量占据多数。
这种高管变动现象并非仅限于大型基金公司,中小型基金公司同样面临高管的变动挑战。像博时基金、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大型公司,以及益民基金、弘毅远方基金、英大基金等中小型基金公司,都出现了高管变更的情况。
那么,为何这些手握高薪的基金公司高管会频繁出现变动呢?对此,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投资时报》表示,这主要与上一年度的经营业绩考核有关。高管的变动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因未能达成董事会目标而被动离职,特别是在中小基金公司中更为常见;二是高管主动寻求更好的发展平台而主动离职。
从具体的高管职位来看,董事长、总经理、督察长、副总经理等核心职位的变动尤为引人关注。今年已有6家基金公司的董事长发生变动,涉及高管11人;同时还有6家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发生变动,涉及高管12人。还有多家公司的督察长和副总经理也相继出现变动。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基金公司的高管变动引发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例如太平基金、金鹰基金、英大基金等,都在短时间内经历了高管的大幅变动。这些变动既包括因退休或任期届满的自然更替,也有因个人原因和工作调整而发生的变动。例如英大基金原总经理朱志因个人原因离任,金鹰基金原总经理刘志刚也因个人原因离职。而在红塔红土基金,原董事长饶雄因工作调整转任总经理一职。
公募基金行业高管的变动早已成为行业的常态。在这一背后,既有行业的竞争压力,也有高管的个人发展考量。未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行业的持续发展,这种高管变动现象仍将持续存在。介绍九泰基金高管变动背后的故事
近日,九泰基金公告掀起波澜,吴强董事长意外辞职,引起市场关注。在这份略显简洁的公告中,离职原因并未详细披露,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
在九泰基金的官方网站,其基金分类中独树一帜地将定增混合基金单独列出,这在其他基金公司中极为罕见。这一分类下,包括了九泰睿智、九泰锐富、九泰锐益和九泰泰富四只基金。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这四只基金的管理规模已超40亿元,占据公司总管理规模的大半江山。当其他基金公司纷纷调整业务方向以适应定增政策的变化时,九泰基金似乎仍坚守在定增的道路上。
吴强作为公司股东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其职业背景相当丰富。他曾在多家证券公司担任投行部重要职务,对资本市场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经验。如此背景下,他的离职无疑更加引人关注。
基金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变动,犹如一把双刃剑,其影响深远且复杂。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变动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完全消化,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可能会波及投研风格、公司治理的持续性以及人员稳定等方面。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投资时报》表示,管理层的变动会带来团队的不稳定,合作伙伴和员工都可能对此心生疑虑。但另一方面,人员变动也可能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激发潜力。杨德龙则认为,高管变动的影响取决于高管对基金公司发展的贡献。如果公司日常经营发展不理想,高管变动可能带来新的生机;反之,如果高管能力出众,变动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
他还强调,基金公司高管的流动有助于行业发展,通过竞争促使优秀人才流动到合适的位置,既有助于基金公司的成长,也能及时止损。这种流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的活力和进步。九泰基金此次高管变动,无疑是行业内的一次人事“大考”,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一事件后续的发展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期货行情
- 离职汹涌!一季度36家基金公司高管变动 6家更换董事长
- 002239消息
- 今日可转债申购:世运转债(附申购攻略)
- st新海股票公司现在经营情况(ST亚星股票)
- 美国华尔街是干什么的,它是什么样的地方?
- 公募多空分歧加大 弱市新基金迎布局良机
- 年内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成绩单出炉:A股IPO、再融资规模近1.5
- 一阳穿五线最佳形态 一阳穿五线意味着什么
- 超六成公司业绩预喜 下半年A股乐观向上 马上还有一个大礼包
- 东阿阿胶社交零售新品首发 大国工匠的创世决心与济世情怀
- ipo开闸引来PE狂欢,但还有上市亏钱的说法
- 新华社: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仲裁庭12日作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
- 蔡司股票(蔡司集团市值)
- 基金定投演讲比赛稿子(基金定投讲解开场白)
- 优先股筹资的优点(优先股筹资的优点有多选题)
- 券商研究报告(国内哪家券商的研报比较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