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强大阵容讨论民间投资 未有先例
【罕见聚集!国务院高层全力推动民间投资,李克强为何如此重视?】
近日,国务院高层在中南海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召开了一场盛大的工作会议,聚焦如何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此次会议阵容空前,国务院所有在京领导、31个省(区、市)负责人以及各部委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这一重要议题。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前所未有。
民间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对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就业以及财政税收的贡献日益显著。自2015年四季度以来,民间投资增速出现了明显回落,这一现象引起了李克强总理的高度关注。
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强调:“民间投资总量大,对消费和就业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这不仅关系到‘稳增长’,更影响着‘调结构’;不仅影响当前,还会影响未来几年的发展。”他指出,今天召开这个会议,就是要抓住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这个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发挥其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
会上,李克强总理列举了中国的经济“成绩单”:GDP增速保持稳定,新增就业人数增长,消费贡献率提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但在这背后,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的回落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出现回落,这引发了李克强的担忧。他强调,必须认识到民间投资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促进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
李克强指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经济走势分化明显。他认为,东部地区的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虽然相对较高,但许多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一些省份的民间投资增速却出现下滑。他质问:“难道其他地区就没有投资空间吗?”
李克强强调,中国仍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有效投资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乘数效应和结构效应。他指出,产业升级、新经济成长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建设都带来了巨大的投资空间。
他强调,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趋势,各地和各部门应灵活运用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避免投向过剩产能和污染环境等领域。相反,应更多地关注补齐短板、优化结构,以及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动能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发挥资金在促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既是发展之要,也是改革所急
为了扩大有效投资,为何需要激发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的活力呢?李克强总理用数据为我们揭示了答案。去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财政预算内投资约为5000亿,而民间投资总额高达近15.9万亿,是财政预算内投资金额的31倍之多。民间投资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超过60%,显示出民间投资的巨大潜力。
总理语气坚定地表示,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全面释放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的活力。他向各地和各部门负责人强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不仅关乎发展,更是改革的关键。
总理继续道:“如果我们不能更充分地调动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而是过多依赖投资,那岂不是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吗?”他的语调铿锵,表达出对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的坚定信念。
发展:中国一切问题的金钥匙
在会议当天上午,各省市和国务院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了分组讨论,提出了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李克强总理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对这些建议“对号入座”,并明确了三点政策方向: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程序;努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创新投资模式,增强民营企业的投资能力。
总理提到,虽然我们在“放管服”改革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权力“放”下去但没“接”住的现象。他强调,必须完善相关政策,明确的权力清单,给民营企业一颗“定心丸”。
总理语重心长地对参会者说,要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出发,用好各种手段。既要确保政策措施落地生根,防止政策“悬空”;又要完善政企沟通机制,提振企业信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还要推广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和容错纠错机制,形成竞相推动改革、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局面。
总理的语气恳切而坚定:“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各地和各部门都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稳定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明年及以后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