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金融黎永达:为什么股指跌跌不休?
传统金融市场的影响周期通常短暂,危机带来的恐慌性抛售也为部分投资者提供了低吸的机会。此次由疫情引发的金融市场震荡已持续数周,各国央行紧急应对,亚洲市场受到的影响已逾两个月,美股下挫也近三周。
恒指跌逾25%,沪深300跌逾16%,标普500跌逾35%,但跌势尚未见底。许多急于抄底的投资者在此过程中屡次被套牢。为什么这次的股指下调周期比过去长,下调幅度也比过去大呢?
在与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博士的讨论中,他多次指出贪婪的市场情绪可能导致投资者错判大局。过去的金融危机,如80、90及2000年代的危机,都有明确的爆发点,影响范围有限。和央行可以通过提供流动性、减税、购入有毒资产等措施来控制局面,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市场自然消化悲观情绪,股指也能重新获得支持。但为何这次疫情引发的危机没有出现同样的情况呢?
关键在于,此次危机的诱发点是“经济停顿”,而非资产泡沫爆破、有毒资产、资金链断裂等。经济停顿与传统金融危机在本质和影响上有本质区别。目前,由于疫情导致的经济停顿已经逐渐引发传统金融风险,情况还在逐步恶化。
由于经济停顿的周期取决于疫情的发展,损失会随着疫情的持续时间而加深。停工、消费需求下降、失业、债务违约等问题随之而来。这些问题并非过去购债和减息措施能够解决,央行救市政策只能缓解资金链断裂的忧虑。
预期亏损会随疫情的恶化而增加。投资意愿下降,规避风险资产的情绪持续,股票账目折让也会上升。疫情没有明确的终止点,股指自然持续受压。加上美股过去定价偏高,跌幅可能更大。考虑到疫情打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未来收益,若以合理的市盈率水平作为考虑,股指需进一步下跌至更低水平才具吸引力。
以过去具体的金融危机或SARS时期的局面来评估目前的黄金和股指环境并不合理。在疫情持续的情况下,资金链断裂危机将加深,实体经济停顿将导致问题持续发酵。资金紧张下,市场更加忧虑央行和机构卖出黄金以缓解流动性。疫情延续可能导致股指继续下跌,资金紧张问题也可能持续压抑金价。由于本质差异及经济周期的不同,各类影响的发展发酵过程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在2008年和2003年的金融市场危机中,问题账目相对明确,当时的全球经济活力及市场空间与今日截然不同。新兴国家如中国和新兴国家能够通过释放市场红利,采取刺激经济的措施来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当前的市场空间和红利正在逐渐收缩,加之疫情的打压,实体经济的运作受到严重挑战。
接下来可能面临的是债务违约风险。在疫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或彻底消除的情况下,由于担忧疫情的卷土重来,投资和消费的意愿降至最低。从经济公式来看,GDP=消费 C+投资 I+开销 G+(出口 X-入口 M),疫情明显打压了消费、投资和出口,经济体系主要依赖开支来维持。
为了维持经济的有限运作,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负债。在疫情未明确解决的情况下,负债的概率逐步上升。经济停滞使得资金流转下降,这也带来了债务违约的风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欧元区的债务违约问题。
不应以过去的高点作为参考依据来考量投资产品的价值。投资产品的价值建立在对未来环境的考量之上,而非仅仅基于过去的高价。过去的创新高和持续升势只是过去的表现,对于未来的参考价值需要在相同的环境下才能生效。所有的市场逻辑都基于特定的环境基础和假说,无法简单类比。
作者简介:黎永达先生是香港资深金融从业员,曾在知名金融公关、财经媒体及投资银行工作。他多次代表香港出席世界金融行业论坛,现为英伦金融集团研究及市场主管。黎永达先生拥有丰富的金融经验和专业知识,多次为服务机构赢得行业大奖。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要约、建议或促使任何人士买卖或认购任何证券。结构性产品价格可能急剧上升或下跌,投资者可能承受全盘损失。过往表现并不反映未来表现。投资前,投资者应了解风险并咨询专业顾问及查阅有关上市文件。本文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意见,并没有声明任何投资或策略适合或符合个别情况。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需要更加审慎地看待市场动态,理性评估投资风险,并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只有在充分了解风险并基于对未来环境的充分考虑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并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