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正药业力避ST

炒股入门 2025-05-04 22:37炒股入门知识www.xyhndec.cn

经过深入研究与分析,发现海正药业(股票代码:600267.SH)近年来在财务报告中呈现出一些引人关注的现象。作为一家涵盖化学原料药和制剂研产销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制药公司,其业绩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些故事。

海正药业的研发投入资本化比率异常高企,连续多年超过同领域上市公司。以AD-35项目为例,该公司对该项目当年投入的全部资金都进行了资本化,这无疑引发了市场对提振短期收益的质疑。高资本化率意味着部分研发支出并未立即转化为费用支出,而是被计入资产账户,从而有助于短期内提升公司的盈利表现。

与此海正药业存在在建工程延迟转固的现象。这些在建工程的价值在财务报表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且逐年递增。推迟将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意味着公司可以少计提大量折旧费用,从而减少当期成本支出。这对公司的利润有着显著影响。通过延迟转固,海正药业得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利润。

海正药业在推广费用上的支出大幅增加,但并未带来销量的相应增长。这进一步引发了对其盈利能力的质疑。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市场推广上的投入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销售业绩提升,这可能对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构成压力。

另一方面,公司在业绩方面的表现也显示出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尽管公司在营业收入上有所增长,但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其净利润连续几年为负。这表明公司的核心业务盈利能力有限,需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弥补亏损。其中,补助成为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要来源。这也反映出公司在核心业务上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

海正药业还面临着扭亏为盈的压力。由于连续几年亏损,公司急需实现盈利以避免被标记为“ST”。在2017年,公司通过一系列操作实现了盈利,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仍然处于亏损状态。这表明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稳固,需要通过加强核心业务、优化成本控制等方式来巩固其盈利基础。

根据海正药业2017年年报,其在建工程项目展现出惊人的活力。其中,“二期生物工程项目”、“年产760吨21个原料药生产项目”以及“富阳制剂出口基地建设”三个巨无霸项目的期末余额高达23.04亿元,占全部在建工程余额的43.21%。令人瞩目的是,“二期生物工程项目”工程进度已经飙升至85%,“年产760吨21个原料药生产项目”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8%,而“富阳制剂出口基地建设”也已接近完工,进度高达99%。

在三年时间的磨砺下,这些在建工程宛如一颗正在茁壮成长的树苗,逐渐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这些巨额在建工程似乎并未完全转化为固定资产,令人费解的是,一些项目进度已近乎完成,但却仍停留在在建工程的阶段。以“富阳年产1500万支注射剂生产项目”为例,从2013年的95%进度到2017年仍然坚挺在99%的进度,仿佛离最后的完工只有一步之遥,但却始终未能跨越。

这种奇怪的现象让人不得不怀疑,海正药业是否在通过延迟转化在建工程为固定资产的方式,进行利润调节。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在建工程仍在大幅上升。比如那个耗资巨大的“二期生物工程项目”,累计投入已经高达14亿元。

透过年报的层层迷雾,我们发现海正药业的财务状况并不简单。公司的货币资金、长期借款和资产负债率均呈上升趋势,短期借款也在逐年大幅增长。应付债券方面,更是增至19.89亿元。一边是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一边却是大量举债,海正药业的这些举动究竟意欲何为?

再来看其销售业绩。虽然海正药业2017年的营业收入和毛利率都有所增长,但销售费用的巨额占比却令人忧心。尤其是市场推广费用,2017年的市场推广业务费竟然高达9.55亿元,占销售费用比例超过一半。高额的推广费用并未带来销量的相应增长,让人不禁质疑这些费用是否真的用在了刀刃上。

海正药业在各项业务上的投入和收益呈现出复杂的态势。一方面,公司在研发和生产上的大力投入带来了业绩的增长和毛利率的提升;另一方面,销售费用的高企和某些项目的进度转化问题则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未来,海正药业如何平衡各项业务的投入与收益,将是其面临的重要课题。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