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私募投资经理争相自立门户 开放心态看待“私奔私”

基金开户 2025-04-26 20:03基金知识www.xyhndec.cn

近期,多家知名私募的基金经理纷纷自立门户,创办新公司,这一现象引发了行业内的高度关注。众多业内人士认为,私募行业的人员流动十分正常,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这种“私奔私”现象。

据了解,这些自立门户的基金经理大多是在行业内拥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资深人士。他们选择在此时成立自己的公司,背后有多重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寻求更自由的投资环境,对策略优化的渴求,以及对个人价值追求的激励。他们的离职并不是简单地追求更高收益,而是希望在投资领域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

深圳聚沣资本的创始人余爱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行业耕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选择创立自己的私募公司。他表示,自建私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按照自己的投资理念完善投资体系,实现投资自由。他也坦言这一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压力,不仅要面对公司治理的问题,还要面对客户渠道开拓和投研体系建设等难题。但他依然坚信,自立门户是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选择。

另一位小型私募投资总监也分享了类似的经历。他提到,自立门户是为了简化流程,更好地发挥个人能力。同时他也意识到创业初期的艰辛,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积累客户和机构资源。但他对未来充满信心,希望建立一个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公司,专注于特色化投资。

对于如何看待这些自立门户的基金经理,格雷资产的董事长张可兴表示应该持开放态度。他认为即使这些前同事自立门户成为竞争对手,也不妨碍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他也强调自立门户不一定是坏事,看到培养的人出去创业干得好是件值得开心的事。

然而创业并非易事,这些自立门户的基金经理将面临来自公司治理、客户渠道开拓和投研体系建设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新的环境挑战。同时他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交流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需要不断吸引和留住人才以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私奔私”现象是私募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它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每个选择背后都有多重原因和考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勇气和决心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适应新的挑战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新兴私募能够在未来展现出更加优秀的业绩和影响力。

上一篇:6大智能电网概念龙头股(名单)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