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大规模排查同业、票据、理财等业务
【银监会全面排查金融风险:针对票据业务、理财业务等开展大规模检查】
近日,据《每日经济新闻》独家获悉,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已下发《关于全面开展银行业“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工作的通知》,旨在全面排查各类金融风险隐患。此次排查重点涉及违规经营和违法犯罪高发的存款、信贷、票据、同业、理财和代销等业务领域。监管检查将于今年11月底前完成。
此次排查是一场全面的金融“体检”。在《通知》中,银监会毫不避讳地指出,这次“回头看”的工作是为了解决当前金融领域存在的问题,如规则漏洞、管理涣散、违法违规现象频发等。此次检查采取银行业金融机构自查与监管部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自查范围广泛,包括各类重点业务中的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票据业务成为此次排查的重点之一。针对票据业务中的风险隐患,银监会要求重点检查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授信调查是否到位,以及票据转贴现和买入返售等业务中是否存在为他行“做通道”“消规模”等行为。还将对与“票据中介”“资金掮客”等开展的票据交易进行检查。
今年来,银行票据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多家银行深陷其中。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016年,已经曝出的票据事件涉案资金高达上百亿元。票据监管也在逐步趋严。
除此之外,理财业务也是此次排查的重点之一。在理财业务方面,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银行业机构员工私售“飞单”、签订“阴阳合同”或抽屉协议为非保本理财提供保本承诺等行为。还将对代销业务进行检查,重点查处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担保行为。
在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强调了协调好金融创新与服务实体、防范风险与促进发展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他还重点提到了要严查的十大行为,其中包括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签订抽屉协议等行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要求检查是否严格执行债权人委员会决议,是否存在对产业过剩行业“一刀切”式的信贷退出等行为。
此次大规模排查是对金融风险的一次全面排查和检查,体现了监管部门对金融风险的重视和决心。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的检查,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对于投资者来说,也应提高风险意识,理性投资,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近期,央行与银监会联手发布了《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这份文件犹如一场风暴,席卷了整个票据市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知中明确指出,票据业务的内控管理需要得到加强,贸易真实性是铁的原则,任何资金空转行为都将被严禁。同业账户的管理也必须严格规范。
对于票据业务的具体操作,通知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例如,在开票、承兑、贴现等环节,需要重点检查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授信调查以及统一授信管理是否到位。任何无背书的票据买卖行为都将受到审查。显然,这是为了防止一些不正当的行为破坏市场秩序。
票据中介的身影在票据风险事件中频繁出现,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部分票据中介的非法经营行为却助长了伪假票据、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的滋生。针对这一问题,通知要求检查票据转贴现和买入返售、卖出回购业务环节中是否存在为他行“做通道”“消规模”等行为,并检查是否与“票据中介”“资金掮客”等开展票据交易。
在信贷业务方面,通知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不得来自P2P平台,同时还需要排查互联网金融、民间融资等可能带来的外部风险传染。实际上,上海链家事件后,购房首付贷业务已引起高度关注。随着监管层的积极态度,多家P2P平台已停止“首付贷”业务。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票据产业链中的一些人利用复杂的金融操作,一天就能倒腾几个亿的资金。随着监管的加强和市场的成熟,这种投机行为将越来越难以生存。未来,票据市场将在规范中迎来更加健康的发展。
这份通知体现了监管层对票据市场的重视和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在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的也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期待在不久的将来,票据市场能够在规范的轨道上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