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行业正迎来第三轮洗牌潮
牛市余温下的基金经理迁徙:从公募到私募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牛市的步伐延续了一年多,业绩卓著的基金经理们开始面临一个熟悉的交叉路口。在这一轮牛市中后期,他们选择离开熟悉的公募舞台,踏上创业之路,开启私募生涯。这并非新鲜事,而是每一轮牛市周期中的常态现象。
自2018年底以来,市场呈现鲜明的结构性行情。尽管大盘指数表现平稳,但科技、医药和消费等行业的表现令人瞩目。在这波行情中,数百只公募基金的净值实现了翻倍增长,典型的结构性牛市特征显著。
一批精准把握市场节奏的基金经理因此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他们的资产管理规模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迅速增长,从几亿跃升至百亿规模。这是当前行情下的显著现象之一。
公募基金产品的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几乎完全依赖于基金管理费。即使是费率较高的偏股基金,每年的管理费收入也仅占资产管理规模的1.5%。在这部分收入中,还需要给销售渠道分成,尾随佣金通常高达三四成甚至更高。相比之下,基金经理能够获得的奖励金额与他们通过管理基金所赚取的资金相比,差距悬殊。
相比之下,私募基金产品的收入结构更具吸引力。除了年化2%的管理费收入外,还有高达20%的业绩提成。在牛市中,基金净值翻倍增长的情况下,基金经理的业绩提成收入相当丰厚。这也是许多明星基金经理选择离职创立私募基金的主要原因。
通过一轮牛市的收入,一些基金经理发现,其收入相当于在公募基金经理岗位上工作1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收入。除了收入因素外,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更为自由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选择“奔私”的重要原因。
今年以来,已有不少机构的投资明星选择离职,创立自己的私募基金。据统计,今年以来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已超过200人。其中,一些前明星基金经理如富国基金的于洋、于江勇以及东证资管的林鹏等,都选择了创立自己的私募基金公司。
回顾国内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历次的牛市中,都有一批公募基金经理选择离职创办私募基金。而在市场的大发展时期,往往也是行业洗牌的加剧期。从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后的发展现状来看,真正能够做强做大的私募基金寥寥无几。
随着市场行情的深入演绎,预计将有更多的基金经理选择离职“奔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苛的行业环境,他们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还需时间和市场的检验。在私募基金的道路上,这些曾经的明星基金经理们将开始新的征程。
K线图解
- 私募行业正迎来第三轮洗牌潮
- 股票操作风格有哪些?不同的操作风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 ST江特目标价(江特电机同花顺股吧)
- 拿一只股票5年不动是否会赚钱,长期投资股票怎么投
- 股息率怎么算高?股息率一般可以达到多少呢?
- 6大超临界发电概念龙头股(名单)
- 吴亚军家族成员包括哪些,吴亚军家族信托教科书
- 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吗?可再生能源概念股有哪些?
- 谷歌和摩托罗拉是什么关系?谷歌和摩托罗拉合作的原因有哪些?
- 独立董事资格是怎样的呢-设立独立董事的目的以及条件是什么呢?
- 新浪600754(600754)
- 黄金投资分析的技巧有哪些,黄金投资的优缺点是什么?
- 涨停王者同花顺圈子(露笑科技股吧同花顺圈子)
- 股市中芙蓉出水是什么意思,芙蓉出水能买吗及操作要点分析
- 分拆上市是利好还是利空,分拆上市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有哪些?
- 从近期行情难做的几大关键点看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