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明确新股报价多要求 剑指“串通报价”乱象
XXXX年XX月XX日,深交所理事会创业板股票发行规范委员会召开了一次重要工作会议。会议的核心议题是通报近期创业板股票发行情况,同时明确行业自律监管要求。经过深入讨论,委员会一致同意并发出行业倡议,倡导共同维护发行秩序,提升新股定价的市场化水平,从源头上改善上市公司质量。
此次倡议中,发行规范委强烈呼吁卖方机构在询价结束前严格保密报价信息,避免与其他机构分享报价信息。也要求各买方机构(网下投资者)表现出专业诚信,独立客观地提出报价。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四项重要要求:
必须坚决防止报价信息泄露,且在询价结束前不得打听其他机构的报价信息。这是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性的重要一环。
原则上不允许更改报价,如果确实需要改价,必须详细记录并解释改价原因,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三,网下投资者应组建专业团队或人员深入研究新股,关注发行人的基本面,结合上市公司质量水平进行客观理性的报价。
建立并完善新股报价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确保合规、有序地参与新股发行。
对于卖方机构,发行规范委也提出了多项要求。保荐承销机构被要求认真履职尽责,提高执业质量和专业能力,审慎合理定价。其中,坚决履行“看门人”职责,坚持质量为先,加强投价报告的质量,规范、客观、审慎地撰写投价报告。还要提升专业能力和市场化水平,加强与机构投资者的沟通交流。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倡议的推出是对新股发行过程中存在的网下投资者“串通报价”和“抱团压价”乱象的有力遏制。某科创板企业的超低价发行事件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引发了市场对报价一致性的质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倡议旨在引导市场形成公平合理有效的发行定价机制,切实维护新股发行秩序。
对于上纬新材的股价暴涨事件,更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开盘后股价暴涨超过7倍,引发了市场对报价过程透明度和公平性的深思。在此背景下,发行规范委的倡议无疑是给市场带来的一股清流。此次倡议的推出标志着监管部门对于新股发行市场的规范化推动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不仅反映了监管部门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更显示出对于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的坚决维护。北京见闻:投行人士的揭示与监管的新动态
来自北京的某位投行界人士近日向记者透露,在当前的资本市场中,一些参与新股申购的机构并非真正基于深入研究企业而做出长期投资的决策。他们的主要目的似乎更多地集中在打新套利上。这些机构为了中签,甚至出现抱团压价和串通报价的行为。而且,这些机构往往在公司成功上市后的一天内就迅速卖出股票。
这一情形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事实上,自从机构抱团报价的现象浮出水面,监管部门就已经开始行动。今年九月二十五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联手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共同发布了《关于就网下投资者询价合规情况全面自查的通知》。这一通知明确要求参与询价的网下机构投资者对其询价行为进行全面自查,确保合规性。
紧接着,在十月,上海证券交易所进一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网下投资者审慎参与科创板初步询价报价的通知》。这一规定强调,对于同一科创板的IPO发行,网下IPO系统最多只能记录同一网下投资者提交的两次初步询价报价记录。一旦网下投资者提交了报价记录,原则上是不允许修改的。如果确实有必要进行修改,必须详细填写报价修改的理由。这一系列的举措表明,监管部门正在加大力度,确保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这些规定对于防止机构的不合理报价行为起到了重要的制约作用。未来,我们期待监管部门能继续加强监管力度,引导机构投资者做出更为理性、长期的投资决策,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期待机构投资者能够自觉遵守规定,做出更为负责任的投资行为,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