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DEL开拓者首战告捷:横向拓展存量业务天花板 成都先导或将迎

炒股入门 2025-05-04 06:04炒股入门知识www.xyhndec.cn

随着公司【】(股票代码:688222)在12月4日发布Vernalis (R&D) Limited 100%股权交割完成的进展公告,标志着国内DEL技术开拓者的并购之旅正式成功。此次并购从初步接触到最后拍板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让人不禁对Vernalis (R&D) 的魅力产生好奇。究竟是何方神圣让成都先导如此着迷?两者并购的协同效应又将会带来怎样的价值?让我们一竟。

在药物发现领域,技术手段的多样化对于突破业务瓶颈至关重要。成都先导作为国内乃至全亚洲最早规模化从事DEL技术研发的公司,已建立起庞大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其在DEL技术上的优势在于周期短、成本低、化合物覆盖空间结构更大。而Vernalis (R&D) 则是一家拥有SBDD/FBDD核心技术的药物发现CRO,与多个国际大药企有联合开发经历,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与技术资本。

FBDD技术作为较为成熟的方式之一,已有多种药物通过此技术成功上市。公开数据显示,已有Vemurafenib、Veoclax等四种药物通过FBDD技术上市,另有数十种化合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SBDD技术同样拥有成功案例,许多药物研发项目都依赖于HTS产生的苗头化合物与靶点结合的三维结构信息。Vernalis (R&D) 的加入无疑为成都先导带来了技术方法的多样性,丰富和完善了其现有药物发现技术体系,降低了上市公司技术单一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FBDD/SBDD技术与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DEL)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技术互补性。尤其在分子片段活性提升和先导化合物优化方面,FBDD技术能够快速对靶点进行成药性评价并获取具有亲和力的分子片段,而DEL技术则能够迅速扩展分子片段库,分子片段所代表的成药化学空间,对分子片段进行优化。技术的整合使得成都先导在药物早期研发技术水平上实现跨越式增长。

并购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业绩与市场空间的双重增量。在客户地域分布上,成都先导主要依赖美国市场,对于欧洲市场的开拓仍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而Vernalis (R&D) 的加入,无疑为成都先导打开了新的市场通道,为其在欧洲市场的拓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成都先导对Vernalis(R&D)的收购,公司迎来了在欧洲市场的全新发展机遇。凭借Vernalis在欧洲数十年的经营经验、成果和行业声誉,成都先导迅速扩展在欧洲的影响力,有望大幅度提升欧洲地区对公司业绩的贡献。

这一重要举措不仅带来了实质性的资产,包括一支约80人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实验室,还继承了Vernalis每年约1亿人民币的对外服务及合作研发能力(2019年营收达到959.4万英镑)。更为重要的是,成都先导获得了全球领先的SBDD/FBDD技术。客户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联合药物发现技术服务项目,这一创新为公司商业模式注入了更多活力,提供了更多高质量的药物发现服务,从而吸引更多客户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Vernalis(R&D)拥有丰富的新药立项及临床候选化合物产出的研发运营团队和经验。这次收购将极大提高成都先导内部的项目转化效率,加速项目转让,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从市场角度看,全球药物发现CRO市场规模正在持续增长。据国信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19年该市场规模已达到129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204亿美元。在国内,药物发现市场同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First-in-Class药物研发项目的增加,预计行业规模将持续扩大。

在药物发现的筛选方法上,SBDD、FBDD以及DEL等技术各具优势。与传统的高通量筛选相比,SBDD具有虚拟建库、筛选成本低等优势;FBDD则能降低获取筛选化合物的成本,并有效应对复杂靶点的筛选;DEL技术则大大扩展了化合物多样性,缩短药物发现周期,降低药物发现成本。这三种技术结合起来,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未来有望成为苗头化合物筛选的标准方法。

并购重组在国际CRO行业中早已成为大势所趋。企业通过并购与合作,快速拓展核心业务,积极向一站式CRO服务发展。全球CRO龙头企业昆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不断投资、并购,不断拓展自身核心业务和商业模式,逐渐成为全球CRO领域的领导者。

在国内,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进行自身业务的横向或纵向拓张也早已是业内企业通用的手段。例如,药明康德通过收购欧洲药物发现服务供应商Crelux,实现了其在FBDD/SBDD领域的布局,之后的业绩也是稳步增长。除此之外,药明康德还成功兼并收购了AppTec、津石杰成、美国美新诺、辉源生物和美国Pharmapace,展示了国内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发展的典型范例。

成都先导通过这次收购Vernalis(R&D),不仅提升了自身在欧洲市场的地位,还获得了全球领先的药物发现技术,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打开了新的篇章。在今年二月份,药明康德的一家子公司对专注于罕见病药物研究的北海康城进行了投资,交易完成后持有其股份的13.11%。这一举动展示了药明康德在罕见病药物领域的布局和对北海康城发展潜力的强烈信心。

以恒瑞医药为例,其在2019年7月收购了生物医药企业Princeps Therapeutics的31%股权。这家公司专注于开发基于蛋白降解的肿瘤、自身免疫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是恒瑞医药成功布局PROTAC领域的关键一步。这次收购不仅增强了恒瑞医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实力,也为其带来了业绩的显著增长。

再来看港股上市的维亚生物,该公司在2020年9月以8000万美元的对价收购了SYNthesis med chem (Hong Kong) Limited的全部股权。SYNthesis的客户收入主要来源于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地,这些地区的分公司负责进行项目管理和商业拓展工作。这次收购无疑为维亚生物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更多的商业机会。

这些企业的战略投资与收购行为,都反映了他们对药物研发领域的理解和布局。从小分子药物研发到新型药物筛选研发平台,从罕见病药物到生物医药领域,都在他们的布局范围内。这些动作不仅扩大了他们的业务范围,也提高了他们的竞争力,为未来的市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兴业证券研究报告《小分子药物研发是否面临瓶颈?新型药物筛选研发平台梳理》。

二、中泰证券报告《成都先导(688222)药筛技术领先,Biotech属性凸显,全程助力先导药物发现》。

三、国信证券创新药盘点系列报告(15)《小分子药物发现技术平台研发起点,新药之源》。

四、天风证券对医药外包行业的研究系列报告。这些报告详细分析了上述企业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动作和市场布局,是了解这一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