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加大回笼不改资金面宽松格局 降准预期低

炒股入门 2025-05-04 02:00炒股入门知识www.xyhndec.cn

近期央行加大资金回笼力度,在公开市场进行了大量逆回购操作。尽管央行本周净回笼资金达到数千亿,市场流动性依然保持宽松态势。银行间回购资金利率跌多涨少,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全线下跌。

自8月以来,资金面宽松成为市场主流态势。这得益于央行前期的公开市场投放以及MLF(中期借贷便利)政策的叠加效应,使得资金面全面转暖。月初流动性面临的扰动因素较少,银行资金需求低,也为市场流动性提供了保障。

的经济数据也显示经济运行平稳,外汇占款压力不大。在此背景下,市场对于降准降息的预期逐渐降低。发改委在其官网上发表的文章引发了市场对货币政策是否会进一步宽松的讨论,但随后更新的文章删去了相关表述,表明央行对于双降的决定越来越谨慎。国泰君安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认为,全球宽松预期正在由浓转淡,各国央行货币政策仍以稳健为主。

对于发改委是否有权决定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的问题,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发改委虽然参与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但货币政策的最终决定权在央行。目前市场普遍认为短期内降息、降准可能性很小。

央行最近一次降息、降准分别在2015年10月和2016年3月。随着央行宏观审慎管理的实施,市场已逐渐适应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定向流动性支持等方式来呵护资金面。市场人士表示,在央行各种工具的呵护下,流动性并未出现特别紧张的情形,对于降准、降息的预期已经降得很低。

总体来看,目前中国经济不需要进一步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刺激。邓海清表示,中国经济需要的是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来实现健康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以稳健为主,预计未来各国央行将维持这一基调。对于市场而言,需要保持理性态度,不应过分期待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在盛夏的炎热中,央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于XXXX年8月3日圆满落幕。会议的核心议题清晰明了: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在必要时进行预调微调,旨在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持中性的货币基调,这是未来的明确方向。

财政发力进行时

会议闭幕之后,解读其含义的专家给出了深刻的观点。回顾XXXX年的上半年,财政政策实际上是紧的,调整方向发生在下半年。但在稳定增长的需求面前,货币政策必须护航。正因如此,我们看到了降息降准达到空前的高频,总计达十次。对此,一位北京券商分析师认为,目前降息的空间来源于去年的“透支”。同时市场普遍认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对货币供给的弹性将持续下降,财政需要进一步加强发力。而货币政策边际效应下降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已逐渐得到各国央行的共识。

日前,《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公报》指出,仅靠货币政策无法实现平衡增长。结构性改革和财政战略同样重要。实际上,中国的财政政策已经在发力。今年上半年的财政支出达到了惊人的8.9万亿,超过了同期的财政收入8.6万亿。这是自XXXX年以来首次在上半年出现财政赤字的现象。

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在最近的资产管理年会上指出出当前货币政策的困境:大量的货币发行出来,却未能迅速拉动经济增长。他认为未来的经济政策需要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结合,形成合力推动经济的平稳增长。他建议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至一个更加积极的水平,“赤字率达到3%-5%是合理的”。年初的《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赤字率目标是控制在3%。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这也反映出我国在实施财政政策时的灵活性和前瞻性。

专家观点:邓海清认为目前降准降息不在和央行的考虑范围内;姜超预测短期不会出台降息降准政策,地产市场或将面临降温趋势。两位专家的观点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多角度的思考和解读。在此背景下,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其未来的动态和调整方向。这将对我们理解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