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资本金迫在眉睫 基金子公司迎转型风暴
【基金子公司面临转型风暴,补充资本金迫在眉睫】
随着新的监管框架的实施,基金子公司正面临转型的迫切需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被动”的通道业务转向“主动”的资产管理,是未来的主流趋势。(据上海金融报报道)
近期,针对基金子公司的风险漏洞,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新的规定,旨在加强对基金子公司的监管并防控风险。其中一大亮点是提高基金子公司的设立门槛,这被视为推动基金子公司转型的关键举措。
新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对于基金子公司的设立条件提出了明确要求:基金管理公司成立需满两年、基金公司管理的非货币基金规模不低于200亿元、基金公司净资产不低于6亿元。这些硬性规定将不少基金公司挡在了门外。
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仅非货币基金公募规模不低于200亿元这一项,就有60余家基金公司不符合新规要求。“净资产不低于6亿元”的约束也让许多基金公司感到压力。业内进入前10名的基金子公司的净资本也不过2亿元,行业内的半数以上基金公司未能达标。
随着风控措施的进一步加强,专户子公司将告别野蛮增长阶段。虽然目前有7家基金子公司递交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申请,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新政策相较现有政策更为严苛,这7家公司拿到批文的可能性并不大。
此次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也是为了改变近年来基金子公司依靠“牌照红利”野蛮生长的局面。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多数子公司能坚持本业、规范经营,但少数专户子公司风险隐患较大,存在偏离本业、大量开展通道业务等问题。
在数万亿元的资管规模中,基金子公司承担了大量类信托和通道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业务,这些业务风险通常较高。除了提高设立门槛之外,补充资本金也成为基金子公司的紧迫任务。
根据测算,为应对监管要求,基金子公司所需的增资额度将近百亿元。监管部门设置这些规定主要是从产品风险角度考虑,确保一旦出现问题,公司资本金能够兜底。
这次监管升级,将改变基金子公司的经营模式,推动其由通道业务向资产管理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基金子公司需要积极应对,通过提升专业能力、加强风险管理、丰富产品线等方式,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投资者也需要关注基金子公司的风险状况,理性投资,共同促进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基金子公司净资本的四个硬性指标要求,其设立是为了确保基金子公司运营的稳健与风险的可控。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指出,这一规定将对基金子公司的业务范围和发展规模产生深远影响。对于资金规模较小、资金来源受限的公司来说,这一规定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运营压力,甚至可能对其生存产生威胁。
中投在线分析指出,当前基金子公司的净资本远远不能满足风险资本的需求,短期之内将增加其资本金压力。为了符合新规要求,基金子公司需要寻找途径补充净资本,包括股东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公司通过新三板渠道融资的动力可能会因这一规定而增强。
参考信托行业的净资本监管指标,基金子公司在管理资产规模方面至少需储备109亿元的净资本。其中,净资本不得低于各项风险资本之和的100%这一指标给部分基金子公司带来了巨大压力。以民生加银资管为例,其净资本对风险资本的覆盖比例仅为18%,存在巨大缺口。监管层也为基金子公司达标设立了过渡期,并提出存量资管计划的相关处理规定。
业内人士指出,若净资本的达标时间定为2016年底,那么留给相关子公司解决资本金不足问题的时间已经不多。若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子公司将面临客户和资产规模的流失。净资本的约束不仅带来了监管上的压力,更影响了基金子公司的经营模式,尤其是通道业务。基金子公司在通道业务上的优势将因净资本要求而逐渐消失。在过去,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由于其较低的费率,成为了银行喜爱的通道。这种业务主要是为了帮助银行出表,属于监管套利的产物,提高了金融风险和金融成本。
可以说,基金子公司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过去的制度红利,但如今,“资本金与资产规模不匹配”的问题逐渐凸显。少数专户子公司存在的“通道业务”偏离本业的现象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净资本的约束不仅是对基金公司风险管理的强化,也是对整个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此次规定的实施,预示着基金行业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基金子公司业务转型与发展趋势分析
国信证券研究员陈福指出,基金子公司过去主要从事融资业务,为银行、信托、券商及上市公司等提供信贷投放和股权融资的渠道。随着监管政策的调整,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受到冲击,通道费节节攀升,已上升至千分之一的水平。
近期,基金子公司不得不调整业务策略,面对通道业务费用普涨的局面,部分业务类别涨幅甚至高达5至10倍。深圳一家基金子公司人士透露,考虑到风险资本计提和引入风险准备金等因素,通道业务的费率平均需上浮逾5倍。这使得许多银行在考虑提高费率时,只愿意提高50%80%,意味着每单通道业务都可能面临亏本经营的风险。
在这种背景下,基金子公司正在面临转型的压力。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向主动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华泰证券分析师沈娟表示,通道类业务空间的压缩,将引导基金子公司向主动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基金子公司正在密集研讨新监管政策下的业务发展方向,回归资管业务本源,由“被动”的通道业务转向“主动”的资产管理或将成为未来主流趋势。
多位基金子公司人士表示,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公司正在寻求新的低成本通道,包括资管、券商资管、保险资管、期货资管等都可以充当银行的通道角色。其中,期货公司资管子公司目前尚未有净资本监管细则,可能存在较好的套利空间。
基金子公司也在其他业务领域的发展,如ABS业务。由于ABS业务占用资本较小,根据风险资本的计提规定,成为基金子公司的“香饽饽”。多家大型基金子公司正在重点布局ABS业务。
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结构融资部总经理施坚认为,在混业经营的趋势下,金融机构之间的部分业务实质正在形成同质化竞争。如何以最高效率运作资产与资金,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是各金融行业在大资管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无疑,ABS业务和其他标准化工具正是诠释这种竞争力的典型代表。
总体来看,基金子公司正面临转型的挑战和机遇。在通道优势消失后,基金子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型,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基金子公司也需要其他业务领域的发展,如ABS业务和其他标准化工具,以提高效率、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为核心目标。在基金子公司的转型之路上,除了热门的“香饽饽”业务外,新三板和量化对冲业务也崭露头角,成为其向主动管理业务转型的重要方向。这条转型之路并非坦途。
一些基金子公司人士坦言,这些子公司过去依靠通道业务实现了快速成长,但在现有业务风险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转型之路却显得困难重重。一方面,缺乏明确的战略方向使得他们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相应的人才储备不足也制约了其发展的步伐。这使得许多基金子公司的未来发展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民生加银基金董事长万青元曾对转型的潜力抱有乐观态度。他指出,在信贷领域,虽然全国每年都有一定的额度,从几百亿元到几千亿元不等,但这相对于庞大的银行资产来说,仍然只是冰山一角。中介机构在资产定价、资产评估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某基金公司人士也指出了转型的不易。转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尤其是人才的储备至关重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业务的收益水平将逐渐降低,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点。业务的开展与融资方的资质密切相关,高质量的资产项目才能带来稳定的收益。
尽管新三板和量化对冲业务在转型过程中遭遇了人才短缺、市场冷却、政策调整等困境,但北京某基金子公司业务负责人表示,通道业务的利润越来越薄,风险不断攀升,转型是大势所趋。暂时的困难不应阻碍对新机会的把握和投入,这些新领域是基金子公司必须打好的基础。
基金子公司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他们仍在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机遇。新三板和量化对冲业务虽然面临一些暂时性的难题,但仍然是基金子公司转型的重要方向。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基金子公司需要明确战略方向,加强人才储备,以应对转型过程中的各种挑战。
新手炒股入门
- 补充资本金迫在眉睫 基金子公司迎转型风暴
- 郑州银行h股代码(光大银行h股股价)
- 北向资金猛烈加仓“锂电茅”超26亿元!大举加仓多只白马股 中国
- 天天基金日报(03月24日)
- 上证股票行情
- 公开置换债券是什么意思(债券是什么意思)
- 最近有什么值得定投的基金(定投买什么类型的基金好)
- QDII基金中考成绩揭晓 黄金主题产品领涨
- 今日港股大盘走势
- 新基金公司面临三大难题 希望可以活到下一轮牛市
- 铜峰电子股吧最新消息(2020年铜峰电子重组最新消息)
- 光大优势今日净值
- 天天基金日报(03月31日)
- 机会来了?三大股指重挫券商板块微调 6亿主力扫货这两家券商
- 贝仓姜莹莹:聚焦下沉市场 发力社交新零售
- 360数科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