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绩出炉 公募管理费收入分化凸显
随着母公司及其旗下产品年报的相继披露,2019年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逐渐浮出水面。据统计,截至4月8日,已经公布相关数据的6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在去年累计实现了约350亿元的管理费收入。
在权益市场繁荣和公募基金吸引大量资金的背景下,多家机构在2019年的管理费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甚至超过10亿元。也有部分机构的管理规模和收入同步下滑,行业内的分化趋势愈发明显。
业内专家指出,部分机构管理费收入的下降源于其管理规模的明显缩水。当前,产品同质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加速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的缩减。从具体数据看,62家机构合计实现的管理费收入为350.01亿元。其中,易方达基金以36.26亿元的管理费收入暂居榜首,汇添富基金和南方基金紧随其后。
并非所有机构都能分享到这一增长的盛宴。一些基金公司如工银瑞信基金、东方红资产管理等出现了管理费收入的下滑。以工银瑞信基金为例,其在去年管理费收入约为22.32亿元,较2018年同比下降了14.05%。对此,东方红资产管理的母公司东方证券回应称,这主要是因为其产品设计时采用了长期封闭产品到期计提附加管理费的模式,而2018年有基金产品到期导致该年度管理费收入基数较大。
一位熟悉市场的业内人士透露,东方红资产管理旗下的权益类产品多采用长期封闭模式,部分基金针对封闭期间获取的超额收益还会计提附加管理费。据了解,仅在2018年,东方红睿元单只产品计提的附加管理费就超过1亿元。但到了2019年,由于没有产品到期,导致管理费收入减少。
除了产品模式的因素,公募基金数量的快速增长也加剧了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在优质标的相对有限的情况下,竞争尤为激烈。指数基金、债券型基金等领域更是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部分基金公司为了吸引客户,选择降低管理费率或托管费率,这也直接导致管理费收入的减少。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除了管理规模外,资产管理结构同样重要。他表示,零售的公募基金需要支付较高的尾随佣金给代销机构,导致基金管理人获得的管理费收入减少。相比之下,机构业务、尤其是管理费率较高的权益类基金,更能为管理人带来可观的收入。
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的增长并非一帆风顺。除了管理规模的变化外,产品模式、市场竞争、产品同质化等因素也在悄然影响着管理费收入。对于基金公司而言,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寻找新的增长点,将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新手炒股入门
- 战绩出炉 公募管理费收入分化凸显
- 中源协和(600645.SH)控股股东解除质押及再质押400万股
- 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有什么意义
- 券商基金股票如何?值得投资吗?
- 泰格医药(300347)业绩预告略超预期 看好基本面趋势持续
- 消费基金包括哪些类型?消费基金的需求与矛盾
- 金证股份: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 央视50指数股票调整(指数股票)
- 股票防守型是什么意思?股票防守型分类
- 招商地产股评(格林美股票)
- 被st的股票(a股被st条件)
- 玉龙股份(601028)拟拍卖主业钢管资产 转型预期再度强化
- 股票即时价格(实时股价是由什么决定的)
- 中国股票没有资本利得税,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有什么区别?
- 机构论市:高开低走 三大指数悉数走低 调整要来了吗?
- 000510股吧有些小细节在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