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约束新规临近 基金子公司将现百亿增资潮
【资本约束新规临近,基金子公司面临增资潮】监管层最近下发的三则关于基金子公司的征求意见稿预示着基金子公司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和二次创新时代的到来。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各地基金子公司了解到,近期业内转型焦虑感持续升温,多家公司正在根据征求意见稿调整战略和业务。当前,基金子公司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净资本水平,未来可能出现百亿增资潮。业务也将从以通道业务为主向主动管理业务转型,ABS业务成为新的发展重点。
为应对监管要求,基金子公司面临近百亿元的增资需求。征求意见稿对基金子公司建立了净资本监管体系等具体要求,与信托行业监管要求类似。目前基金子公司的净资本与信托公司相比相差甚远。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信托行业的资产总额和净资本储备远高于基金子公司。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子公司若想维持原有业务规模,增资成为必然选择。并非所有股东都愿意增加注册资本金,增资情况将视股东态度和公司对子公司的定位和要求而定。
一些公司选择缩小基金子公司的业务规模以应对即将出现的净资本约束。但也有一些公司选择增资以保规模,因为股东对基金子公司的规模寄予厚望,且牌照价值较高。格上理财研究中心樊迪表示,应该会有一批基金子公司选择增资,以应对新规要求。
通道业务收费普遍上涨,千分之一已成为行业常规。伴随着基金子公司的经营策略调整,以往的价格战已告一段落,通道费用不断攀升。
针对这一情况,有子公司人士建议实施分类监管,对子公司业务进行评级打分,评级高的净资本要求可打折,评级低则比例上调。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公司的实际情况,平衡各方利益。
资本约束新规的实施将给基金子公司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变革,基金子公司需要灵活应对,或增资、或调整业务规模、或加强主动管理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监管层也应关注行业动态,实施更为精准的监管措施,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通道业务的繁荣与落幕:基金子公司的新挑战与转型之路
曾经,通道业务如日中天,为众多基金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随着市场环境的变迁和监管政策的调整,这个昔日的好时代似乎即将结束。
深圳一家子公司人士透露,近期通道业务报价已经调整,涨幅甚至达到惊人的水平。一些原本只需要万分之二到万三的手续费,现在上涨到千分之一左右。这意味着通道业务的费率已经翻了数倍,但仍有许多公司视其为重要收入来源。这种增长趋势能否持续,仍是一个未知数。沪上子公司副总表示,目前通道业务的费率已经很高,短期内可能仍有调整空间,但幅度有限。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是各大机构纷纷提高费率以应对资本金的压力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但是这样的提价是否能被市场接受仍然是个未知数。另外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冲突也很大。这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让许多基金子公司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其中,ABS业务成为了一个热门选择。由于计提风险资本相对较少,ABS业务成为了基金子公司转型的首选方向之一。南方某基金子公司总经理表示,ABS业务正在成为一片“红海”,各路机构都在争夺市场份额。转型之路并非易事,竞争十分激烈,需要有强大的主动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立足市场。对于基金子公司来说,不仅要面临通道业务的萎缩和转型的压力,还要面对监管政策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公司已经开始调整人员配置和战略部署。不少基金子公司人员回流到信托行业的同时也有基金子公司准备裁员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北京某外资子公司副总表示:“我们就重点做主动管理从原来的二级市场延伸到一级半和一级市场。”这反映了基金子公司在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基金子公司的转型之路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遇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每个公司都需要在新的生存方式的同时不断地去适应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和未来的可能性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让我们拭目以待基金子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会创造出怎样的新局面。在南方某基金子公司的助理总经理看来,行业内的风声已经透露出可能的裁员潮。这位高管直言不讳地表示:“征求意见稿的规定过于严格,目前我们公司的业务重心主要依赖于特定的通道,一旦这些通道受阻,大量员工将面临失业的风险。”
自基金子公司于2012年底崭露头角至今,其发展历程不过短短三年多。这期间,不少公司的员工规模从几人扩张至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大部分都是为了服务这些通道业务。一旦公司决定压缩这些业务,即便不直接裁员,行业招聘也将暂时冻结,这是多位基金子公司人士的共识。
一家规模较大的子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近期公司暂停业务长达六个月,士气受到重大打击,部分中高层已经离职。对于未来,这位人士表示,基金子公司可能不需要太多人员,若要继续开展业务并维持现有规模,可能需要进行增资,这一切都要看管理层的决策。
并非所有子公司都面临同样的困境。有的公司表示暂时不会裁员,因为人员安排已经很紧张,人手不足的问题反而得到缓解。子公司员工的业务技能多样,跳槽空间大,在各家公司间流动频繁,信托、资管、PE等机构也经常尝试挖角。
实际上,自2012年底开始,基金子公司就从信托公司挖人,职位和薪水也大幅上升。现在已经有基金子公司人员回流到信托的迹象。
对此,专家樊迪表示,基金子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过去几年相对于信托业更为宽松的风控监管。但随着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基金子公司在业务上面临的困境可能会与信托公司相似。至于短期内是否会出现裁员,目前尚不清楚。由于信托公司的困境仍未解除,新的业务增长点仍在中,因此人才回流的可能不会那么明显。
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论是基金子公司还是信托公司,都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人才的流动和公司的决策都将受到密切关注。
股票书籍
- 资本约束新规临近 基金子公司将现百亿增资潮
- 股票基金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是股票型基金吗)
- 光大先进服务基金净值
- 富国中证军工指数161024今日净值
- 中国A股股票“冷链物流概念”龙头股,只看这7只!
- 卖股票手续费需要交多少,买卖股票的手续费一样吗,该怎样进行正
- 凯迪股份为什么不涨(ST凯迪股)
- 阿尔特股票怎么样(阿尔特ipo排名)
- 煤炭行业去产能动真格 发改委8个配套文件正陆续下发
- 日元汇率人民币今天
- 瑞达期货:三大指数收涨 创业板强势回归
- 三大基金投研总监会诊A股:继续调整但不过分悲观
- 旗滨集团股票股
- 300688股票行情
- 缩量上涨是好事还是坏事(缩量涨停是好事还是坏事)
- 海富通风格优势混合07年市值多钱(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