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哭了!头部公募一季度集体亏损 股基规模三年来首次下滑!少买

炒股技术 2025-05-05 18:06炒股技术www.xyhndec.cn

近期披露的2022年基金一季度报告显示,基金市场整体规模出现了小幅下滑。剔除货币市场基金后,总规模环比下降了约5%。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股票型基金近三年来规模持续下滑。

随着基金市场的调整,一个明显的趋势正在显现:公募行业的马太效应日益显著。在食物链顶端的头部基金公司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这些公司的规模扩张带来了投资上的挑战。在今年一季度的弱市环境下,规模较大的基金操作难度加大,使得仓位管理这一有效的避险手段难以施展。头部基金在一季度收益全部呈现亏损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经理在一季度小幅提高了债券的仓位。这一策略曾在2018年帮助三只基金包揽冠亚季军。当时,有基金通过几乎空仓股票的策略战胜了大多数基金经理。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策略的有效性受到了挑战。

权益类基金规模的大幅下降是基金总规模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天相数据显示,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规模分别环比下降了10.78%和12.67%。这表明,在A股市场杀跌的背景下,基金经理的业绩成为了影响基金规模的关键因素。头部基金公司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它们在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行业贫富分化现象严重,头部少数基金公司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而数量众多的中小基金公司则只能争夺剩余的市场份额。在基金公司最为重视的权益类基金市场中,这种行业分化更加明显。头部几家大型基金公司凭借其在权益类市场的优势地位,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规模大带来的投资难题是头部基金公司面临的一大挑战。随着基金规模的扩大,投资操作的难度加大,基金经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季度头部基金的全线亏损也证明了这一点。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民的投资选择和行为模式。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更倾向于选择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基金公司,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头部基金公司的优势地位。

总体来看,虽然基金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头部基金公司的优势地位仍然稳固。未来,基金市场将继续分化,头部基金公司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投资者也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基金投资,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和策略。经历了过去三年A股“小牛市”带来的基金繁荣,基金市场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景象。随着基金规模的迅速扩张,基金公司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剧。头部基金公司在规模上获得了显著优势,规模带来的管理费分成吸引了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其盈利能力甚至超过了众多A股上市公司。在今年一季度的市场环境中,规模过大的问题逐渐凸显,操作难度增加,导致许多大型基金公司在收益排名上表现不佳。

根据天相数据的统计,截至2022年一季度末,通过对148家公募基金公司的季度收益率进行统计(剔除货币基金后按基金规模加权),结果显示,管理规模在千亿以上的基金公司整体表现欠佳,均为负收益。其中,兴业基金的季度内收益率为-0.79%,排名第一。与此相对,管理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在收益方面表现较好,财通基金以0.89%的收益率位列榜首。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基金经理所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博时基金权益投委会主席张龙在接受券商中国记者采访时表示,规模快速增长可能给基金经理带来投资压力。投资边界可能因规模过大而面临各种问题,如基金组合的动态调整难度加大,难以从行业和公司的短期波动中获利。基金投资在行业和个股配置上的容错性也会大大减小,组合调整需要更高的胜率和更长的时间,交易成本也随之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中,仓位控制成为今年关键的操作手段。对于大规模资金的基金经理来说,仓位择时却成为一项难题。“仓位择时可以是小基金的做法,船小好掉头,大基金很难择时。”一位前海开源的基金经理表示。大多数基金经理并不愿意择时,因为择时本身非常困难,尤其是当基金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后,仓位择时更是难上加难。

尽管择时困难,但基金经理们在一季度的操作中仍试图通过仓位控制来规避市场风险。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混合型基金的仓位整体几乎未变,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略有下降,而偏债混合型基金的平均仓位则有所上升。这表明大多数基金经理对于A股市场持稳重态度,倾向于提高债券仓位、降低股票仓位来应对弱市。

以博时鑫瑞基金为例,该基金在2022年一季度的操作中显著降低了股票仓位,同时大幅提高了债券仓位。这种策略使得该基金在同期许多基金亏损10%、20%甚至30%的情况下,仅亏损不足3%。南方基金首席投资官史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今年一季度的A股市场来看,降低基金组合风险最重要的策略仍然是仓位控制。

面对市场的波动和挑战,基金经理们正在努力调整策略,寻找最优的投资组合。虽然规模扩大带来了挑战,但优秀的基金经理仍能在市场中寻找到机会,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在股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基金投资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存智慧。尤其是在2018年和近期的市场环境下,基金业绩排名背后的逻辑更是引人注目。

回顾2018年,当大部分基金在股票普跌的困境中挣扎时,博时鑫瑞基金、金鹰鑫瑞基金和长盛盛崇基金却凭借对股票仓位的精准控制脱颖而出。他们通过大幅提高债券仓位,成功回避了个股下跌的风险,赢得了业绩的荣光。其中,长盛盛崇基金更是在当年将债券持仓提升至接近98%,股票仓位降至最低点,这一策略使其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进入2022年的一季度,市场风向发生了变化。尽管长盛盛崇基金在年初仍保持谨慎的仓位控制,但其43%的股票仓位仍成为了亏损的主要来源。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在市场整体偏好进攻性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们如何在仓位控制与精选个股之间做出选择?

波动,本就是权益投资的本色。在一个以进攻为主的市场中,基金经理们显然更倾向于通过精选个股来应对市场挑战。从数据上看,公募基金的主要重仓股如宁德时代、贵州茅台等在报告期内均出现下跌。即使面临短期市场的波动和回撤,基金经理们对长期投资的信心并未衰减。

易方达基金的张坤副总经理在一季度报告中指出,股票价格与气候的类比十分贴切。就像天气永远在变化,让人难以捉摸,而气候则缓慢而有规律地变化。尽管短期内,市场波动似乎占据了主导,但长期来看,真正决定一个地区环境的还是气候。对于企业价值的积累而言,每天不断累积的自由现金流就像气候一样,缓慢而稳定。

另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王克玉也强调,市场波动大是权益投资的本色。在对投资标的严格筛选的基础上,持有时间不断拉长才能区分市场波动和投资损失的风险。在市场不正常的下行波动阶段,对于基金经理来说往往意味着比较好的买入时机。而在市场高歌猛进时,保持必要的谨慎同样有利于提高长期收益率。

基金投资并非简单的买卖股票,而是对风险与机会的精准把握。无论是通过仓位控制还是精选个股,基金经理们都在努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面对市场的短期波动,更要坚定对长期投资的信心,因为最终决定投资成功的,还是那些缓慢而稳定的因素。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