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芯片前途未卜,后期能澎湃小米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芯片设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小米对于澎湃芯片的研发尤为重视。这种重视不仅有助于推动芯片产业的快速增长,同时也体现了小米对于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
小米子公司松果电子携手阿里子公司中天微,共同RISC-V CPU处理器的应用前景。松果电子致力于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智能硬件产品,这次合作将进一步促进RISC-V在中国的商业化进程。小米的加入,无疑为这一新兴领域注入了更多的活力,也为RISC-V未来的先驱们带来了更多的信心。
除了RISC-V之外,我更关注的是小米自主开发的手机SoC澎湃系列处理器的进展。自澎湃S1发布以来,小米在芯片研发领域的动作备受关注。雷军在S1发布会上的话语犹在耳畔:“小米从九死一生中选择了这条路,可能要十年才能看到丰硕的成果。”
回溯历史,2010年成立的小米无疑是智能手机产业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公众对手机的了解有限,而小米以其高性价比的产品赢得了大量粉丝。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小米成功登陆港交所。根据小米的招股说明书,其业绩在手机业务推动下实现了飞速增长。
面对华为、OPPO和VIVO的追赶,小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小米手机在宣传和ID设计上颇具优势,但随着竞争对手纷纷效仿小米模式并依靠自主研发的手机处理器获得优势,小米面临压力。据IDC统计,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前五名中并无小米的身影。在此背景下,小米自研芯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回到澎湃S1,这款芯片集成了CPU、GPU等重要部分,是当时媒体关注的焦点。小米对于这款芯片的态度相对保守,仅将其应用在一款销量不佳的手机中。这不禁让人对小米自研芯片的前景产生担忧。事实上,自研芯片的难度远超许多人的想象,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小米在芯片研发领域的努力值得肯定,尽管道路充满挑战。正如雷军所言:“我们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显著的成果,但我们相信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未来,我们期待看到小米在芯片研发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进展。关于苹果、华为、三星等巨头在芯片研发上的
自苹果在2008年收购帕洛阿尔托半导体,两年后进一步收购处理器设计公司Intrinsity以来,其A系列处理器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与此华为和三星也在芯片研发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华为推出的首款应用处理器K3V1虽经历初期挫折,但随后的麒麟920取得了长期成功。三星的猎户座芯片研发虽历经坎坷,但其作为全球收入最高的半导体公司,技术积累雄厚。
在众多手机SoC供应商中,如高通、联发科和展锐等,经历了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人才磨砺,逐渐崭露头角。而小米的松果电子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其澎湃系列芯片已经开始在手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其背后的技术源头一直受到业界的关注。考虑到联芯在手机SoC上的表现,小米的实际芯片技术实力需要我们深入理解。
另一方面,小米的澎湃S1针对的是高通、展锐和联发科的市场中间层。这似乎暗示着小米进入芯片市场的初衷并非追求高端市场,而是试图切入已有市场的一个过渡策略。随着芯片研发成本的上升和技术难度的增加,小米可能面临进入高端市场的挑战。今年5月传闻的小米S2芯片,其研发过程与成本的增加密切相关。
在芯片研发领域,开发成本随着技术节点的进步而急剧上升。例如,从28纳米到5纳米节点,开发芯片的成本呈现指数级增长。这对小米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雷军曾表示芯片研发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软件编写,但实际的研发过程远比这复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积累。
在RISC-V这个相对较新的架构面前,小米等厂商看到了物联网的巨大机会。RISC-V作为一种开放的指令集架构,具有开放、免费和可定制的特点,赢得了众多支持者。对小米而言,这个架构的开放性为其打造智能硬件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机遇。小米的庞大智能硬件生态系统与RISC-V的开放性、免费性完美契合,为其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苹果、华为、三星等巨头在芯片研发上的投入和成果令人瞩目,而小米等后来者在追赶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未来的芯片市场将会更加充满挑战与机遇。对小米而言,其在RISC-V等新兴技术上的布局,将为其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统计,从2015年至2017年,物联网五金行业的全球销售额一路飙升,从3063亿美元增长至485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惊人的26%。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至未来数年,到2022年有望达到惊人的15502亿美元,未来几年平均复合年增长率也将维持在令人瞩目的26.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米凭借其平台和产品的优势,必然将在这一热潮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物联网五金行业的芯片上游制造商们亦将受益匪浅。
回顾过去,许多智能硬件产品曾依赖第三方半导体公司的芯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中国核心和独立控制目标的推动下,大量系统制造商对依赖外部供应的核心芯片的方式逐渐感到不满。众多大型系统制造商如微软、谷歌、亚马逊、百度甚至格力等纷纷涉足芯片领域,小米的松果芯片亦瞄准了这一巨大的市场空间。这预示着系统制造商涉足芯片设计似乎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早在三年前,我便意识到虽然小米在澎湃处理器方面的发展遭遇了一些挑战,但他们并未停滞不前。这次他们转向了物联网市场,并在此找到了新的机遇。对他们来说,物联网市场或许真的是一片全新的天地。
澎湃芯片的研发之路充满挑战,竞争压力巨大。但要实现自我突破,推动经济发展,就必须在研发上加大力度。小米以及其他系统制造商们已经开始了他们的之旅,未来他们能否在这片广阔的物联网市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功,我们拭目以待。这不仅关乎他们自身的发展,更是对整个物联网五金行业乃至全球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