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究竟如何看待 监管政策变化
中国基金报报道,自去年11月中国监管机构暂停蚂蚁金服的公开发行并开出反垄断罚单以来,中国在金融科技、网络科技、课后辅导、加密货币和碳排放等领域实施了新的规定。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了一次重大的治理重置,代表着关注重点的转变,从过去的“经济增长第一”转向追求“平衡发展和可持续性”,即社会平等、供应链自给自足和数据安全。这次政策调整标志着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摩根士丹利首席亚洲和新兴市场股票策略师指出,在这种新的管理模式下,中国正在试图抑制具有垄断权力公司力量的上升,并重新平衡经济中的弱势部分,以有利于国家的劳动力发展。这也表明中国正逐步凸显ESG投资的重要性。最近的监管规定显示,中国在选择将社会公平与稳定置于资本市场之上,特别是在被视为公共产品或对战略政策目标至关重要的领域。在此背景下,投资者需要更多地考虑行业的社会影响而非单纯追求短期收益。对于那些与社会不平等、环境可持续性不佳和与数据安全风险相关的行业,监管框架构成不利因素;而对于技术国产化和可再生能源等行业则提供政策支持。一些外资机构分析认为,中国的监管政策反映了西方监管者和政治家对数字市场垄断的担忧,有助于规范电商和大型数字平台的行为。在一些情况下,中国的监管力度甚至超过了西方国家。例如,数据作为潜在的“生产要素”可能会转化为公有,并要求加强平台之间的互通性。硬科技领域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发展机会。监管导向或许表明未来新经济关注的重点将逐渐从互联网导向公司转移至硬科技领域。一些私募股权机构认为,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助于小型科技公司的发展,并可能成为监管大型科技机构的全球模式。中国的监管政策调整对于投资者、科技公司和社会各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球范围内的科技监管提供了借鉴和启示。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对人工智能相关科技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和商业模式将在中国的土地上蓬勃发展,对中国未来的科技潜力抱有无条件的信任。尽管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但他的决心似乎并未受到太多影响。
随着中国的治理环境发生重要变化,外国投资机构正在密切关注这些变化对更广泛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其中,一些机构担忧过度监管的风险,担心新的监管框架可能对市场份额产生重大影响。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新的监管框架的范围尚待明确,因此受影响的行业和相关股票的营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加纳等机构对中国的股市持谨慎态度,特别是在自1月中旬以来其评级遭到下调的情况下。摩根士丹利指出,当前的监管周期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比以往更为深远,因为新框架涉及的市场份额更大。互联网行业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其权重在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中占比显著。例如,在今年的某个指数中,互联网行业的权重甚至一度达到约50%。这种行业的重要性使得任何监管变化都可能对其产生重大影响。
相较于二级市场,私募股权受到的影响更为深远,尤其是在那些具有更长投资时间框架的基金中。软银愿景基金是近期宣布暂停投资中国市场的案例之一。虽然软银在中国的投资占比已从鼎盛时期的三分之一降至现在的23%,并在今年4月后新增投资仅占该基金的11%,但软银创始人孙正义依然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未来保持乐观态度。他认为,虽然当前存在一些困境,但中国科技企业的表现仍然稳健,股价应该会回升。随着事态逐渐明朗化,软银将继续在中国积极投资。
当腾讯等大型科技公司的股价急剧下跌时,许多投资者看到了投资机会。不确定性带来了低估值,一些中国科技公司的折价相当于美国公司的四分之一。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的预期市盈率目标显示出相对低廉的估值,这使得许多投资者看到了投资价值。美国金瑞基金旗下的中国互联网交易所交易基金在过去的一周内吸引了超过8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证明了投资者对这一市场的信心。
尽管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但中国的科技市场依然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从软银的决策到投资者的行动,都可以看出对中国科技市场的信心并未被轻易动摇。低估值凸显了投资价值,使得更多的投资者看到了机会并愿意为此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