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业协会主办国际研讨会 探讨构建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
构建与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发挥基金业优势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显得愈发迫切。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基金业协会主办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人士纷纷发表观点,如何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构建中国个人养老金管理体制。
养老金制度顶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财税、金融等众多领域和利益相关方。中国养老金体系正步入转型关键时期,需要完成从现收现付制向积累制的转变。在此背景下,我国应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完善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
李超建议,我国第三支柱养老金应当充分发挥基金业运作透明、专业规范的制度优势,将社会分散的、缺少生命周期规划的养老资金转化为集中管理的基金,通过专业化运作,提升国民自我养老保障能力。还应与个人账户相匹配的产品和投资运营机制,让养老金在资本市场中发挥长期价值投资优势。基金业应率先这一领域,为国民提供多种符合养老需求的金融产品。
李培林认为,养老金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协同发展是当前中国必须尽快破解的重大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加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养老金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而发展第三支柱是实现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途径。他也强调养老金制度的完善需要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通力合作,长期发展战略。同时吸收国外的经验教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研讨会聚焦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在此背景下,胡晓义表示有责任开辟多种渠道帮助民众在养老保障上形成合理预期,同时也建议提高企业年金实施强度并结合降低基本养老保险费率来推进企业年金的发展。他强调当前是进一步巩固和改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第二、第三层次的养老金制度建设的重要时期。这也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的重要任务。
此外养老金投资需要一个更加健康稳定的资本市场来支撑。李超指出长期资本不仅能够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也让养老金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而一个强大的养老金体系可以将当期财富转化为长期资本。因此加快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结构转型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充分发挥基金业优势构建中国个人养老金管理体制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多种养老保障渠道和方式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他的建议在于,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需构建合理的结构框架,针对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细致的规划。这一构想的实现,在王忠民眼中,养老金的保值增值与稳健发展的资产管理市场息息相关,更是对资产养老金管理机构在资产配置上的高效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王忠民深入阐述了社保基金的投资实践对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运营的启示。他提到,首先要深入理解资产配置的核心作用。多元化的大类资产、多渠道化和多工具化的次类资产以及跨境配置,这些都是免费的风险规避手段,它们通过提高配置效率,使得大型资产管理机构能够获取80%的投资收益。要敏锐捕捉不断成长和丰富的市场机遇。随着我国的资本市场和投资工具日益丰富,投资渠道和端口的不断发展,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管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富有成长性的生态环境。
王忠民的观点富有洞察力和前瞻性。在他看来,养老金的运营管理不仅要注重规模扩张,更要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率。他强调,资产配置的核心是分散风险,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敞口。要充分利用市场机遇,紧跟市场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投资理念和策略,确保养老金在保值增值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王忠民还指出,资产养老金管理机构在养老金运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深厚的研究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为养老金的保值增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王忠民的见解为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管理指明了方向。他的观点既有又不失生动,为养老金的运营和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