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亿创年内新高!锂电池获北上资金2000亿“捧场” 高毅、景林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产业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截至7月12日,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1.3万亿元,创出了年内新高。特别是锂电池板块,其指数报收5692.98点,创下了历史新高,凸显出市场的强烈关注。
在这一热潮中,动力电池核心材料如六氟磷酸锂和磷酸铁锂等,由于下游新能源汽车的强劲需求以及供需错配等因素的推动,价格迅猛上涨。据数据显示,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已经上涨至38.00万元/吨,相较于去年同期的价格,涨幅超过了4倍。磷酸铁锂的价格也呈现出明显的上涨趋势,价格报收5.40万元/吨,相较于去年下半年的低点,涨幅达到了60%。
在这一背景下,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公司无论是股价还是业绩,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增长势头。高毅、景林等重量级私募以及北上资金等外资,对锂电池头部公司的关注度明显增加。据统计,北上资金持仓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金额合计达2000亿元,相较于年初的市值增加了近800亿元。
具体到个股,宁德时代、恩捷股份、先导智能、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公司的市值均超过百亿。其中,北上资金对宁德时代的持仓金额最高,达到了惊人的数百亿元。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对锂电池公司的增仓力度持续加大,买入参考总金额已经达到数百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国内与海外的动力电池需求空间都将迎来巨大的增长机会。光大证券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要达到20%,市场空间巨大。这意味着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未来几年将保持30%-40%的高速成长。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北上资金等外资机构积极参与,国内机构如高毅、景林等也在密切关注这一领域的动态。许多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公司如天赐材料、新宙邦、天齐锂业等都受到了机构的密集调研。这表明,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机构,都对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动力电池产业链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不仅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锂电池产业链的繁荣景象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持续繁荣的景象,其中上游材料环节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态势。随着产品的价格上涨,锂电池相关公司的中期业绩也呈现出大幅度的预增趋势。
据数据显示,已经有25家锂电池公司发布了中期业绩的预报告,其中高达24家的业绩预期呈现增长态势。例如多氟多、某未知公司(【()、】)、天际股份以及赣锋锂业等,它们的业绩预增幅度甚至超过了500%。(详细见表3)
表3展示了发布的预增业绩的锂电池概念股,让人感受到这个行业的火热。从各公司的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氟多的业绩预增与其新材料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持续上涨以及满产满销的状态息息相关。其他公司如天际股份、赣锋锂业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在全球竞争中,中国的电池产业链显现出了巨大的优势。机构的观点普遍认为,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在国际上拥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这得益于其完善的产业链、技术优势以及成本优势。例如,中国的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在材料创新上从5系做到8系9系高能量密度,在电池系统上也有诸多创新。中国的核心四大材料厂家齐全,扩产计划积极,在规模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快速降低成本。
悟空投资研总裁江敬文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以及电池头部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以及价美物廉的‘中国制造’优势,这种优势在未来还将持续,并将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康庄资产基金经理裘伯元指出,中国拥有巨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为各种技术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上游材料端到电池,中国拥有完整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全产业链的高效制造红利十分凸显。中国的动力电池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其国际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扩大或将持续。
光大证券的研究也显示,中国企业在冶炼、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环节的全球产量份额已经达到60%-70%。虽然我国在资源端因不是锂、钴、镍的主要产国而有所掣肘,但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电池环节的竞争格局仍然清晰强者愈强,集中度提升将是未来的重要趋势。这个趋势预示着锂电池行业的繁荣还将持续,而那些具有优势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