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的地产是怎样销售业绩,后期销售额怎么样
房地产巨头新希望地产经历人事变革
随着年末的到来,四川房地产巨头新希望地产迎来了一系列管理层人员的变动。新希望地产日前召开董事会,决定免去张明贵董事长职务,选举姜孟军为新董事长;同时解除张明贵的总裁职务,任命姜孟军为首席执行官。这一变革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公告发布后,新希望地产在短短一个月内再次召开股东大会,对董事和监事职务进行了调整。对于这次人事变动,新希望地产表示这属于正常的人事调整,不会对公司日常管理、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也不会影响董事会和监事会决议的有效性。联合评级也指出上述人事变动对新希望地产的日常管理及盈利能力没有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新任董事长姜孟军曾在四川青川县方时初级中学任教,加入新希望集团后长期担任房地产行业的营销重要职位。而前任董事长张明贵,在新希望集团担任多个职务后成为新希望房地产总裁,其任职期间新希望房地产业务收入实现了显著增长。如今,张明贵在集团内部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9月,新希望集团宣布任命张明贵为新总裁并担任公司董事。张明贵还表示将把房地产选址的经验应用到集团养猪的战略布局中。
目前,新希望地产正站在“千亿俱乐部”的门口,今年的销售额有望突破千亿元。人事变革后,公司仍将坚持总部和城市公司两级管控,但未来总部将更多地赋权城市公司,更多地管理投融资。尽管近年来新希望地产的股权销售比例有待提高,但其全面销售额增长迅速。今年前11个月,新希望地产实现全面销售900.9亿元,在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排行榜中排名第42位。其交易销售额仅为490.8亿元,股权销售额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面对这一人事变革,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这些调整对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及新领导层将如何应对当前的挑战和机遇。无疑,姜孟军和张明贵的上任将带来新的视角和策略,引领新希望地产在竞争激烈的房地产市场中继续发展。期待他们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推动新希望地产实现更高的业绩。关于新希望地产的合作趋势与未来经营策略的变化
近年来,新希望地产通过合作杠杆扩大规模的趋势愈发明显,其中股权比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这一变化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原因。
随着地价的不断上涨,新希望地产采取了合作征地的方式,以避免“赢家诅咒”的客观情况。随着私房企业挤进融资白名单,他们对修改财务报表、降低主观诉求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合作项目的增加无疑增加了房地产信贷研究的研究难度,尤其是在项目上市的情况下,房企的信贷风险将会有所上升,这其中包含了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和财务结构评估风险。
协纵战略管理集团联合创始人黄立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土地成本越来越高,使得房企过去赚来的钱主要用于购买新土地并支付利息。过去投入的土地在开发后往往无法回购原有土地规模,这使得房企不得不继续加大杠杆。当债务杠杆无法再增加时,他们开始增加表外股权杠杆,利用少数股东的权益杠杆化他们的销售,从而导致股权比例不断下降。
与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主任严跃进也指出,房企间的合作项目过多,权责界定模糊,甚至导致项目开发效率降低。在新希望地产的权益方面,联合评级显示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东权益在所有者权益中所占比例较高,公司权益的稳定性有待提高。受非并表合作开发规模扩大和持续项目投资的影响,新希望房地产投资活动净流出较大,现金流量仍依赖于融资活动。
面对这样的现状,新希望地产并未停滞不前。该公司承认近年来合作了许多股权比例接近60%的项目,并希望找到进一步提高股权比例的方法。为此,公司已经开始增加对文化旅游项目和城市更新项目的投资,以期在保持稳步进展的实现新的突破。
对于新希望地产的未来发展,我们可以期待其在保持经营策略灵活性的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持续新的发展机遇。在合作与独立发展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发展。这样的新希望地产,无疑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