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与中粮正式分家 上市之路“任重而道远”
三年时光荏苒,加多宝与中粮集团的联姻近日正式宣告结束。这一消息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4月28日晚间,中粮包装发布公告,宣布与加多宝达成回购协议以解决纠纷。加多宝集团将以17.43亿元回购中粮包装持有的清远加多宝草本科技有限公司的30.58%股份。此次回购标志着双方长达三年的合作历程告一段落。
对于这一突如其来的分手,加多宝总裁李春林在官网发表文章表示,这次股权回购是在双方友好协商、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完成的,是一个共赢的方案。他强调,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双方的战略合作,增强加多宝上游供罐的保障,提升规模效益,并推动加多宝早日实现成功上市的战略目标。
回顾过去的三年,加多宝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从扭转红罐之争的结果,到与中粮集团的合作终止。在此期间,加多宝经历了低潮期,公司大量员工离职、高层被免职,经销商货款问题也一度困扰着公司。随着加多宝从漫长诉讼中解脱出来,资金困难也开始逐步缓解。
加多宝经销商透露,公司在2019年确实对整个经销体系进行了整顿。公司转变了原来较为粗犷的管理方式,对经销商下达了更严格的业绩考核要求。加多宝还推出了“加多宝合伙人机制”战略决策,将原来的“红股激励机制”升级为覆盖至一线营销办事处负责人及工厂厂长的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加多宝投资建设了凉茶生产基地,包括罐装凉茶饮料与易拉罐制罐生产基地、饮料包装及相关物流仓库。这表明,在投资之时,加多宝的资金困局已经得到了极大缓解。
在一切向好的背景下,加多宝与中粮集团的分手引起了广泛关注。回顾过去,加多宝曾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中粮集团的入股为加多宝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但合作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摩擦,如加多宝未能履行将商标作为实物出资的承诺等。
总体来看,加多宝在与中粮集团合作期间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双方分手对于加多宝来说意味着需要重新评估其经营和商标战略。未来,加多宝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多宝,一个响亮的名字,在饮料江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关于其上市的议题,一直备受关注。针对上市能否改变加多宝的现状这一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
离开中粮后的加多宝,依旧坚定不移地追求上市目标。早在2018年,加多宝总裁李春林的决策就十分明确:提早上市,三年之内完成这一计划。外界对于加多宝急于上市的原因有着诸多解读,其中,与竞争对手王老吉的比较成为焦点。由于王老吉是上市公司,加多宝作为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感受到压力,因此希望通过上市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回顾加多宝与王老吉的商战历程,除了法律上的较量,市场竞争同样激烈。加多宝在市场管理和品牌运营方面表现出色,其运作更是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到极致。从法律纠纷后的阶段来看,加多宝面临着现金流萎缩的问题。虽然前期的现金流状况良好,但由于未充分重视资本风险,导致了之前的危机。接近加多宝的人士认为,这也与领导班子的失误和忽视有关。
随着加多宝开启上市计划,意味着企业开始寻求资本的力量助推发展。部分行业人士却认为上市并不能让加多宝重回往日的辉煌。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中国凉茶市场的增速已逐步放缓。这表明加多宝面临的竞争环境日趋严峻。
关于加多宝的复苏是否会引发新的价格战,业内人士看法不一。虽然李春林曾提出停止价格战,但经销商们普遍认为加多宝在价格上仍有优势。高剑锋表示,价格战是市场格局中的必然环节,适度的竞争无可厚非。过度的价格竞争只会两败俱伤。
除了凉茶业务,加多宝集团还有以昆仑山为代表的瓶装水业务。在高端瓶装水市场,加多宝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大。朱丹蓬指出,高端瓶装水市场正逐渐向头部企业集中,百岁山、农夫山泉、怡宝等已逐渐控制市场。对于昆仑山等高端瓶装水品牌来说,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对于加多宝上市的目的,除了融资之外,提高信贷或股权融资能力也是关键。上市能否提高加多宝的竞争力,仍需拭目以待。沈萌表示,上市只是手段,关键在于如何利用这一手段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多宝上市之路充满挑战与机遇。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加多宝需充分利用资本力量,整合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还需关注市场变化,调整战略方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