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锚定战略新兴产业

期货交易 2025-05-03 06:56期货交易www.xyhndec.cn

41个专项累计超70亿元投入 高新技术农业领域增长迅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紧紧围绕战略新兴产业进行布局。从科技部获悉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已公示的41个专项合计金额高达72.5亿元,涉及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农林科技及基础研究四大领域。其中,高新技术和社会民生类专项占比超过三分之二,显示出国家对新兴产业的重视。

在这41个专项中,高新技术领域的投入增长尤为显著。今年新增的11个专项中,高新技术占据了7项,涉及制造、能源、物联网和包括5G在内的新型网络等方向。特别是在环境污染、粮食安全和医药健康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增长尤为明显。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明磊指出,当前基础前沿领域孕育着重大突破,交叉融合态势日益显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在完善任务布局,构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总体格局。

随着国家科技体制的改革深化,智能制造、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领域在中央财政的扶持下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如何使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最大效益,完善经费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如何平衡科研人员的自由与经费的规范使用,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国家正逐步采取“放”“管”结合的策略。一方面,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为宽松的研究环境,让他们从繁琐的报销手续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监管,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防止浪费和滥用。首批“包干制”试点正是这一策略的具体体现。

据了解,今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经费分配清单逐渐清晰。除了已发布的41个专项外,还有更多领域的投入正在筹备中。特别是新兴领域如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都吸引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农业科技和基础研究的投入也在稳步增长,这标志着国家对这些领域的长远布局和坚定支持。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状况已经有了显著的提升,管理制度日趋完善。随着更多的专项投入和创新的科研模式,相信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将会取得更多突破性的成果。这不仅将助力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的竞争地位,也将为下一个五年计划和“科技创新2030”打下坚实基础。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王秦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过去的管理方式过于繁琐,层层审核,变更预算还需层层上报,这不仅占用了科研人员大量时间精力,也使得许多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感到困惑。”他进一步指出,科研人员在财务管理方面并非强项,过多的报表和账目工作无疑是对他们创新精神的束缚。

今年工作报告强调了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的创造力。对科研人员的尊重与信任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报告提出,要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为进一步优化科研环境,国家已开始实施项目经费使用的“包干制”改革试点,旨在提高基础研究项目的间接经费占比,不再设定科目比例限制,允许科研团队根据项目需求自主决定经费使用。

业界专家分析,未来国家可能会更多地关注预算总规模,而将各科目预算的调剂权下放给科研人员。这种改革体现了对科研人员的信任,但信任同时也伴随着责任。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与预算要求的具体化之间存在长期矛盾。“包干制”改革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必须在信任的基础上结合“放管服”原则,确保科研人员在享有更大自主权的也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科技创新的总体布局中,基础研究是重中之重。王志刚透露,科技部已在基础研究领域开展尝试,目前已选定60多家单位进行基础研究定额补助项目等方面的试点。未来,我们将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为指引,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科技创新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改革和创新举措,无疑将为科研工作者创造更加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推动科技进步。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