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公布五大类证券异常交易典型案例 加大监管力度

期货交易 2025-05-01 22:39期货交易www.xyhndec.cn

深交所近期公布了五大类证券异常交易典型案例,标志着其不断加大异常交易监管力度。针对影响证券价量的异常交易行为,深圳证券交易所采取了严格的递进式监管措施,并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各类异常交易行为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形成了典型的异常交易行为案例汇编。

这些案例不仅总结了日常监管中所发现的典型异常交易行为和违规交易手法,同时也深入剖析了这些行为的模式、危害及认定逻辑。五大类共13个案例的公布,旨在提高市场监管的透明度,引导市场形成全面合规的理念。这是深交所落实“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要求的重要步骤。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交易模式的涌现,异常交易行为的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深交所公布这些案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为了更好地引导市场投资者树立合规交易理念,加深对交易规则知识的理解,让他们认识到一些所谓“操盘技术”的市场危害性。这些案例体现了深交所从严监管的立场,为后续自律监管提供了前例依据,为推进监管标准公开进行了实践。

为了督促会员切实承担起对客户异常交易行为的管理责任。案例中的详细解释有助于会员准确把握异常交易行为的外部特征,建立针对性的客户异常交易风险防控机制,从而提高自律监管的协同性,增强市场参与主体的归位尽责意识。

为了提高中小投资者对各类异常交易行为的辨识能力,增强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公开证券异常交易行为监管案例,并辅以详细的说明和直观的图形展示,中小投资者在遇到证券交易价格短期大幅波动时,能够进一步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避免盲目的“追涨杀跌”导致的损失。

具体来看,深交所此次公布的五大类证券异常交易行为包括拉抬打压、虚假申报、涨跌幅限制价格大额申报、自买自卖、关联账户交易以及基金异常交易行为等。其中,拉抬打压和虚假申报是深交所重点监控的异常交易行为。部分活跃短线大户凭借资金或持股优势,以明显偏离市价的价格进行大额申报,误导其他投资者,导致股价异常波动,严重情况下可能构成市场操纵行为。而虚假申报则通过频繁申报和撤销申报或大额申报后撤销,来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误导其他投资者。

投资者在深市证券交易中的某些行为特征可能构成这些异常交易行为。例如,以明显偏离成交价的价格大额或频繁申报、证券交易价格受到影响、投资者的行为是股价变动的重要原因等可能构成拉抬打压异常交易行为。同样,频繁申报和撤销申报、大额申报后撤销、集合竞价期间的特定行为等可能构成虚假申报异常交易行为。

深交所对这些异常交易行为的监管更加严格,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深交所《交易规则》的框架内,对于证券异常交易行为的监管要求十分明确。其中,单独或合谋以涨跌幅限制的价格大额申报或连续申报,导致证券交易价格达到或维持在涨跌幅度限制,从而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被视为异常交易行为。

对于广大中小投资者而言,追涨杀跌的投资误区普遍存在。当证券收盘时涨停,投资者往往认为市场需求强劲,预期下一交易日价格将继续上涨。这种判断有时可能受到人为操纵的影响。一些投资者利用涨停板敢死队的操纵手法,刻意维持股价涨停走势,以在下一交易日高价卖出。同样,跌停也可能受到类似的影响,制造出恐慌情绪,诱使其他投资者在次日低价卖出,自身则趁机买入。

深市证券交易中的异常交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自买自卖和关联账户交易。当单个或多个固定的关联账户之间大量或频繁进行反向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交易量时,这种行为被视为异常交易行为。这种自买自卖和关联账户交易的行为可能会误导其他投资者,扰乱市场正常秩序,甚至构成市场操纵。

基金异常交易行为也是深交所重点关注的领域。投资者通过拉抬打压、虚假申报、自买自卖、关联账户交易以及涨跌幅限制价格大额申报等方式交易交易所基金,导致基金交易价格偏离基金参考净值的行为被视为基金异常交易行为。

深交所对证券异常交易行为的监管案例选取主要针对中小市值股票的特点,结合深市的监控指标和阀值进行选取。虽然公开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高频性,但由于交易行为的复杂性,无法列举所有的证券异常交易行为。投资者需要格外谨慎,对于未明确涉及但意图规避监管、影响交易秩序的行为,深交所仍将依法采取监管措施。对于情节严重、涉嫌市场操纵的异常交易行为,深交所在采取自律监管措施的也会依法报告中国证监会进行严厉查处,决不姑息。这不仅是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与秩序,更是为了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融资融券时间表(融资融券交易)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