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将直面“流动性陷阱”

期货交易 2025-04-16 08:45期货交易www.xyhndec.cn

【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挑战】

近期,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末,广义货币M2的增速为11.8%,而M1的增速却高达24.6%。这一明显的增速差异,从去年10月的0.5个百分点,扩大至今年6月的12.8个百分点。经济参考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针对这一数据,中国调查统计司的盛松成司长公开表示,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一场“流动性陷阱”的挑战。他所提及的这一现象,源于货币剪刀差的趋势企业持币待投资的现象愈发显著。大量货币流入企业,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方向,这些资金最终被留在了活期存款账户上。

虽然中国的货币政策尚未陷入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中所描述的境地,但随着近年来央行降息降准等宽松政策的持续实施,关于货币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的讨论愈发激烈。盛松成的观点,无疑是中国货币当局对此问题的一种明确表达。

事实上,“流动性陷阱”是经济下行压力的一种表现。企业选择将资金留存于活期存款账户,而非投入生产,背后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复苏乏力的现实以及投资收益的疑虑。在“资产荒”现象仍未根本好转的背景下,企业的这种行为既是理性的自保,也是对未来投资环境的谨慎考量。在此背景下,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扭曲政策初衷,甚至助长企业投机行为,不利于去杠杆。

“流动性陷阱”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将按兵不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英国脱欧公投、法国尼斯恐怖袭击等事件,预示着国际市场可能持续动荡。这些事件可能导致避险情绪上升,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带来压力。为了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合理适度,货币当局将采取各种措施,包括MLF、PSL、公开市场逆回购等常规操作。

货币当局关于“流动性陷阱”的提法凸显了货币政策的困境,也预示着未来货币政策的制定将面临更大的难度。在稳定增长的背景下,央行可能会继续实施结构性流动性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要更多地依赖财政政策以及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全面复苏。未来的货币政策需要在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基础上,灵活调整、谨慎选择方式方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