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价防“抱团” 证监会微调IPO定价机制 博弈空间增加但低价发行
随着注册制的全面推行,IPO定价机制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网下投资者更重视策略而非研究,为了获得入围资格而“抱团报价”,这干扰了发行秩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证监会于8月6日对《创业板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特别规定》进行了修改,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一动态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对于证监会的“微调”,市场人士认为虽然增加了报价的难度,但仅能对极端情形起到作用,低价发行的情况可能还会持续。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监管层可能也不想完全放开市场定价,因为保证股票持续发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过去一段时间,A股市场频繁出现IPO抑价情况,如“抱团报价”等,一些公司在募集资金的过程中受到“打击”。《华夏时报》曾刊发相关报道,呼吁监管层完善相关制度。
询价机制的“微调”旨在进一步优化注册制承销制度,促进买卖双方博弈更加均衡,推动市场化发行机制有效发挥作用。证监会拟对《创业板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特别规定》的个别条款进行修改,以平衡好发行人、承销机构、报价机构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发行效率。
记者注意到,《特别规定》主要针对第八条进行修改。根据修改内容,当存在特定情形时,发行人和主承销商需要发布投资风险特别公告,详细说明定价合理性并提示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这些情形包括:发行价格对应市盈率超过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发行价格超过剔除最高报价后的网下投资者报价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等。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规定》属于IPO定价机制的小改动,可能无法改变低价大趋势,仅增加了一点博弈空间。他认为,在买方市场不变的情况下,压价现象仍将持续。《特别规定》修订后,可能出现的效果是集中报价区间稍微拉开了一点,不像之前那样几乎都在一两分钱上。
此前A股市场出现的“抱团报价”典型股票如【()、】(股票代码为688585.SH)、【()、】(股票代码为688690.SH)以及读客文化(股票代码为301025.SZ)都是例证。这些股票在上市首日涨幅巨大,凸显了IPO抑价问题的严重性。
王骥跃认为,这种IPO极端抑价问题是A股现存的一个主要问题,根源在于机制上过于偏向买方。在已经是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如果机制再偏向买方,就会出现IPO抑价的问题。他认为,启动发行后,发行价与承销商和发行人关系不大,主要由买方机构决定价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发行承销机制,加强发行承销监管,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进行优化。证监会也表示将指导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协会同步完善科创板、创业板新股发行定价相关业务规则及监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低价盛宴背后:IPO询价过程的挑战与改革之路
当市场的询价环节遇到集体低价的配售对象时,新股的发行价便可能严重偏离其实际价值,这无疑是一场买方的低价盛宴。这种现象在资本市场的背后,引发了对IPO报价有效性的深思。
A股IPO报价的问题并非是一时之痛。回首过去,新股发行价的确定曾由发行人与承销商自由协商。自2004年起,证监会为了更加公正地确定新股发行价,推出了“询价制”的改革措施。这一制度的实施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抱团报价”的现象正逐渐浮出水面。这不仅使得上市公司的募资计划受到重创,更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那些曾经历极端行情的股票在随后的交易日中持续下跌,为市场敲响警钟。例如,上纬新材的股价在8月6日收于10.95元/股;纳微科技的股价在这一天收于98.83元/股;读客文化的股价则收于21.18元/股。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市场的无奈与困境。
在这场与集体低价的博弈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询价制度的实施效果,并寻求更为有效的改革路径。这不仅关乎上市公司的利益,更是对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保障。未来的资本市场,需要更为公正、透明的询价机制,以确保新股发行价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投资者也需要更加理性地看待市场,避免盲目跟风,共同维护市场的稳定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