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对柔宇科技科创板上市审核
科技独角兽折戟IPO:柔宇科技的终止上市之路
自柔宇科技于本月宣布暂缓科创板上市申请以来,其背后的故事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关注。这家专注于柔性电子领域的科技独角兽企业,自诞生之初便备受瞩目,如今却遭遇了终止上市的波折。本文将深入柔宇科技的发展历程、业务表现以及上市过程中的争议与挑战。
早在今年年初,上交所网站显示,柔宇科技的科创板上市审核被终止。此前,柔宇科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拟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公司在即将进入上市阶段之际,却选择了暂缓申请。据柔宇科技回应,这一决定是基于公司股东结构存在直接层面的某些适格性问题尚待进一步论证,以及公司发展战略的考虑。
柔宇科技是一家全球柔性电子的开创者和引领者,成立于2012年,由美国斯坦福的三名校友刘自鸿、魏鹏和余晓军创立。公司在智能移动终端领域表现出色,发布了全球首款折叠屏手机FlexPai,并凭借其先进技术在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尽管公司取得了诸多成就,但其上市之路却颇为坎坷。
尽管柔宇科技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出色,但其财务状况却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据招股书显示,公司尚未实现盈利。在过去的几年里,公司的营业收入虽然逐年增长,但净利润却持续亏损。尽管如此,公司仍计划募集巨额资金,其中约一半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他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和工厂升级。
柔宇科技的上市计划一直饱受争议。多家媒体对公司的技术、市场前景、商业化水平、战略愿景等方面提出了质疑。尤其是在公司招股书的陈述中,有关大客户真实性的描述被指存在夸大之嫌。公司在面临亏损金额可能持续扩大、上市后亦可能面临退市风险的情况下仍急于推进IPO的做法也令人不解。
面对质疑和挑战,柔宇科技需要认真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和上市计划。尽管公司在柔性电子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商业化进程和财务管理方面仍需加强。公司也需要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重拾投资者信心。柔宇科技作为科技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走向资本市场的道路上仍需稳步前行。其未来的表现和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希望柔宇科技能够克服困难,继续为科技创新做出贡献。柔宇科技在业界和竞争中所取得的优势,公司自我表述为得益于一系列知名企业级客户的积累。招股书的细节透露出了不同的故事。
所提及的知名客户并未出现在公司前五大中,销售金额也必然低于1000万元。如格力电器、路易威登等被柔宇科技用作展示竞争优势的标志性客户,其实际贡献或许并未如公司所言那般显著,这不禁让人对柔宇科技的市场定位和客户群体产生了一定的质疑。
更令人瞩目的是,投资者原以为柔宇科技的大客户均为国内外知名公司,而实际上,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大多为不为人熟知的企业。如壹梁实业(深圳)有限公司,虽然曾在柔宇科技的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其法定代表人却对是否为客户身份表现出模糊态度,这引发了市场对柔宇科技客户真实性的进一步质疑。
柔宇科技的客户交易也存在诸多疑点。比如其第三大客户海南故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海南启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关系,以及网络上关于海南启程公司的,都让人对其客户质量产生疑虑。
面对外界的质疑,柔宇科技曾发表声明回应,声称近期签约的客户订单额已达40亿元。这一信息在招股书中并未得到体现,公司的总营收仍然停留在2亿元左右的水平。与此作为手机面板供应商,柔宇科技尚未进入小米、OPPO等主流手机厂商名单,更多地是自行生产和销售折叠屏手机。其款手机虽然采用了柔宇的第三代屏幕技术,但在柔性屏手机市场中销量并不理想,排在华为、三星、摩托罗拉之后。
柔宇科技的手机业务也面临困境。虽然对外公布的手机售价高达8999元起,但实际上销售均价远低于此。价格的大幅跳水并没有带来销量的增长,反而让人对其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产生疑虑。柔宇科技的手机业务既无法支撑其营收增长的需求,也无法吸引更多B端客户,为其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甚至其所谓的“划时代产品”也只是空中楼阁,距离真正的规模化销售还很遥远。
与此柔宇科技也不乏一些引人注目的争议事件。比如与小米之间的纷争,以及在社交媒体上的激烈交锋,都让人对其市场策略和企业形象产生质疑。根据其在天猫旗舰店的销售数据,柔宇手机的累计销量令人失望,仅仅达到了几千台的水平。这无疑进一步验证了市场对柔宇科技未来发展的疑虑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