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指数重主线 行业景气旺盛赛道股仍将领涨
在周四的市场交易中,沪指和深成指收盘时呈现出上扬态势,而创指则受到生物医药股疲软的影响有所回落。A股市场展现出了分化的态势,其中上证指数和科创50指数延续了周三的涨势,这主要得益于券商股和芯片股的强劲走势。
业内专家观察到,A股市场的投资风格正在经历一场转变,由过去的白马股主导逐渐转向高成长股和赛道股。市场主流资金正在从传统的白马股转向更具增长潜力的领域,如半导体、锂矿等产业。这种转变在市场中形成了明显的风格切换。
在周四的交易中,沪深两市早盘高开后的走势各异。沪指在券商股和周期股的助推下缓慢上行,而创业板则因疫苗等医药股权重下跌而小幅调整。值得注意的是,赛道股依然受到市场主力资金的青睐,如半导体和锂矿上游的头部个股展现出强势逼空的态势。午后,Miniled题材持续性强,相关个股与三代半导体题材高度重合,短期内有接替新能源成为市场主线的预期。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均有所上涨,而创业板则略有下跌。两市成交额超过1.3万亿元,北向资金净买入近60亿元,连续4日呈现净买入态势。
在行业板块方面,钢铁、新能源车、锂电池、有机硅、光伏、光刻胶等行业受到市场关注。其中,钢铁行业发力,多只股票涨停。新能源车领域活跃,多只股票涨停,显示出市场的热度。锂电池、有机硅等概念热度不减,光伏行业仍然受到追捧。与此券商股在盘中虽有数次试图点火上攻,但资金跟随意愿不强。沪指在补掉上方缺口后,在3600点仍有较大压力,市场的关注点在于估值不高的券商能否助力指数上扬。
随着基金二季度的操盘路径逐渐显现,《大众证券报》记者发现基金减持了贵州茅台,而宁德时代则成为公募持仓第二名,标志着“宁时代”取代了“茅指数”。基金集中增持的个股主要集中在电源设备、半导体、医疗服务等领域。估值较低的银行股也成为重点掘金对象,多位知名基金经理都在二季度对其进行了加仓。
总体来看,市场风格正在从白马股转向高成长股和赛道股,产业景气旺盛的赛道股仍将是A股市场的上涨引擎。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主力资金正在积极寻找投资机会,从热门行业的龙头到补涨个股都是他们的关注重点。对于投资者来说,关注这些领域的投资机会是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随着公募基金为代表的主流资金的转向,更多的资金开始涌向赛道股,这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秦洪表示,就目前来看,赛道股仍有进一步挖掘和上行的空间。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紧跟市场主流资金的步伐,同时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在A股市场这个复杂多变的舞台上取得成功。科创50指数和创业板持续展现上扬态势,蕴藏着巨大的上行空间。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围绕科技赛道股以及资金新动向进行布局是明智之举。
国泰君安上海研究部总监边风炜指出,市场风格在周四出现了微妙的转变,科技股尤其是芯片和锂矿股大放异彩。这两个板块的估值无疑处于高位,特别是在即将公布的中报期间,它们很可能是基金抱团最紧密的目标。
每个季度,基金总会有一个或两个抱得特别紧的行业,这些行业通常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行业景气度高,且是基金在前一季度加仓的重点,由于价格较高,散户介入较难,往往由基金抱团推动,拉高市值。这种模式在未来将成为一个趋势。二是行业的周期性预期差异较大,基金虽有所加仓,但幅度适中,周期的持续性可能延续到三季度之后。在有色、钢铁、煤炭等领域存在预期差异,值得密切关注。
与此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樊继拓认为,2021年整体市场的大趋势依然向上。春节后,居民资金流入速度虽较2020年有所放缓,但市场的大趋势并未改变。指数在短期内要想快速突破面临较大难度,下半年可能呈现“先退一,再进二”的走势。如无外部冲击和政策干扰,“退一”大概率表现为交易拥挤后的战术性调整。而“再进二”的动力源于盈利的持续改善和居民资金的活跃。
周期和成长业绩均表现良好,但由于经济分歧较大,成长股成为近期上涨的主线,周期行业则受到经济见顶预期的压制。考虑到经济韧性依然很强,货币甚至有再宽松的迹象,年内可能还有第二波上涨。成长板块后续分化将会加大,建议关注景气度高、业绩兑现预期强的子行业。消费板块基本面稳定,下一次机会可能需要等待股市出现增量资金。而金融股在年底可能会有出色的表现。
在市场的热闹背后,记者黄都观察到的是一场关于未来的博弈。科技、周期、消费……每一个板块都承载着市场的期待和梦想。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敏锐地捕捉市场的每一个动向,才能更好地把握投资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