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交易“开闸”:万亿市场撬动八大行业 A股掘金主线在哪里
【新闻报道】
本报记者胡金华在上海报道,备受瞩目的上海、武汉两地碳交易市场于6月25日正式启动交易。此前,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了相关公告,明确了交易规则和细节。
公告发布后,A股碳交易概念板块迅速反应,相关股票迎来涨停。尤其是三峡能源等龙头企业,在短短几天内股价连续涨停,创出新高。碳交易概念指数也随之攀升。
恒生前海基金专户投资部总经理祁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的设立将促进能源行业转型和加速发展。短期内,钢铁、有色、建材等产能加速出清的领域将受益。长期来看,能源结构变革以及碳捕捉技术等细分领域将迎来投资机会,特别是CCERs等三大赛道值得关注。
据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碳交易规模长期来看将超万亿。除了祁腾提到的行业外,新能源汽车、电力、垃圾处理、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等领域也站上“风口”。
截至6月24日,碳交易板块已出现多只翻倍股。南网能源涨幅超过十倍,华自科技等也表现出色。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分析称,中国碳资产市场潜力巨大,交易额有望超过2万亿元。随着覆盖行业范围的扩大和交易品种方式的不断完善,我国碳价格大幅上涨将成为必然趋势。
研究院投资策略研究中心主任顾慧君认为,随着碳价的上升,高能耗行业将面临越来越紧迫的排放压力,推动整体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相关领域的绿色技改。电力、钢铁、交运、建材、化工等行业的绿色技术改进将是重点关注方向。
中金公司发布的权威研究报告也指出,市场对碳交易仍存在较大认知预期差。配额市场和CCER市场是碳交易市场的两大组成部分。控排企业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分配排放额度,企业可以按照自身需求交易;CCER市场则可以通过抵消机制和配额市场产生联动。建议投资者关注林业碳汇、填埋气发电、资源化、垃圾焚烧等相关受益领域。
与此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均发布研究报告称,碳排放额度的收紧将提高碳价,促进高耗能行业技术升级,并刺激企业向清洁能源转型。全国碳交易所的建立有助于增大市场化竞争机制,提高碳交易价格。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机遇,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路径。碳交易市场启动,行业利润增长空间显著
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启动,A股市场多个行业未来的增利空间逐渐凸显。这一趋势从年初的碳交易概念股持续热度可见一斑。为了深入这一新兴领域的潜力,我们需要关注那些受益于碳交易板块的公司,并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
控排企业的利润在碳交易市场的高昂交易价格背后得到了可观的体现。以电力行业中的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为例,度电减碳可增收近0.04元,利润弹性约为12%。截至2017年底,已公示的CCER审定项目中有114个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合计处理规模达每日11.6万吨。其中,一些知名企业的审定项目规模较高,如光大环境、绿色动力、伟明环保等,合计占整体生活垃圾焚烧公开项目规模的比例高达30%。
除了电力行业的例子,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发布的行业分析报告还通过其他行业展示了碳交易市场的潜力。以餐厨处置行业为例,通过减少甲烷排放和使用沼气替代燃煤、燃气,可以进行碳减排核算,单吨垃圾减排可增收18.90元,利润弹性约为19%。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减碳经济效益测算结果显示,在CCER碳价不同的情景下,度电收入和利润端的弹性都有显著增长。
对于A股市场而言,碳交易市场的启动不仅使节能减排行业受益,重耗能产业同样会受到积极影响。尤其是耗能低的上市企业,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出售排放量来实现利润增长。长期来看,重耗能产业也会通过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未来不排除外资企业的参与。这对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掌握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具有深远影响。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的能源行业分析师林向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碳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对于投资者来说,关注那些率先受益于碳交易市场的企业,将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碳交易市场不仅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领域。随着全球对环保问题的日益关注,碳交易市场的前景可谓充满希望。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市场未来的发展,并深入挖掘其中的投资机会。
主编:徐芸茜 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