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送转预案的实施与股市反应:风险与机遇并存
随着上市公司分红方案的密集实施,市场期待的填权行情并未如期上演。在已经实施高送转方案的149只个股中,仅有24只股票在除权后逆市上涨,其余股票均出现了贴权现象。这一现象,或许受到了近期行情低迷的影响,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近八成的高送转股在除权后的表现竟然跑输了沪指。
证券时报统计数据显示,高送转行情持续热炒,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预案的热情逐年上升,且高送转的起步价也被提升至10送转10以上。如劲胜精密和中科创达等公司的分红方案更是高达10转增30甚至更高。在中小创公司中,高送转的现象尤为明显,它们在主板市场中占据了近七成的主导地位。更有意思的是,次新股由于其股本小、公积金高的特点,成为了高送转的高发地。
A股市场历来有炒作高送转的传统。一旦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预案,便会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与资金的热捧。例如宝德股份在披露高送转预案后,股价连续四个涨停,一个多月内股价翻倍。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财信发展、赛摩电气等股票在高送转方案推出后也频频出现异动。
高送转预案推出后的个股表现差异巨大。虽然从整体走势上看,高送转股预案推出后平均微涨0.7%,总体跑赢大盘六个百分点,但投资者必须意识到,基于高送转的预期,资金大多是短线炒作。已除权的个股中,除权后仅有24只股票实现上涨,其余股票则出现贴权现象。更令人惊讶的是,近八成的个股涨幅竟然跑输沪指。如游族网络自除权以来股价累计下跌超过三成,期间沪指跌幅远低于此。除权后的高送转股不仅面临机构专用席位的净卖出,游资的净卖出也占据多数。
高送转虽然为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风险同样存在。投资者在参与高送转股票交易时,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理性分析市场行情及个股表现,避免盲目跟风炒作。毕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