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间价连续三日下跌近400基点 贬值压力已有效释放
【人民币中间价连续三日下跌近基点,贬值压力有效释放】
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度调整,连续三个交易日下跌,累计下跌近基点,创下了自201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一变动引起了广泛关注。
经济参考报道显示,6月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下调99个基点,报以6.5889。开盘后,人民币即期汇率迅速突破6.59关口。截至当日16:30,人民币收报于6.5821。但在夜盘交易时段,人民币即期汇率逐渐走强,报于6.5772。
目前,美元指数已经攀升至95.6的高位,此轮美元指数的走强被看作是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的一种反应。在美元走强的大背景下,人民币面临着较大的贬值压力。过去一个月中,人民币中间价对美元呈现明显贬值趋势,幅度超过1.85%。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焕波指出,过去几年中,人民币对美元等货币积累了较大的升幅。在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下,“跌多涨少”是向均衡汇率回归的一个过程。世界经济复苏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美联储的加息决策也给人民币走势带来了外部冲击。
市场人士对汇率波动的认识表现出理性态度。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从外汇市场来看,在这一轮人民币贬值过程中,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整体表现平稳。目前市场汇率预期相对稳定,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已经逐步得到有序释放。
对于后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仍取决于美元的强势能维持多久。随着英国即将在6月23日举行留在还是退出欧盟的公投,这一事件也将对外汇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但大部分分析人士认为,美元走强的幅度可能有限,人民币继续贬值的空间也有限。
新华社对于此事也进行了点评,指出面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企业和百姓该如何应对,需不需要买美元这一问题。文章指出,普通百姓是否需要配置外汇需视家庭资产状况和是否有旅游、留学等刚需而定。对于有赴美探亲、旅游、留学、海淘需求的人来说,人民币贬值会增加成本,但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必紧盯着美国商家,外汇行情总是一波一波的,有上就有下。消费者可以找合适时点,等市场波动到对自己有利的价格再出手。
“近期美联储官员表态调整后,市场普遍预测美元加息可能性提高,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势必承压。”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外汇交易主管张治青表示。但当前市场总体反应较为理性,汇率波动不可怕,可怕的是强烈的贬值预期引发羊群效应。
平静之下也可能隐藏着暗流涌动。客盘压力尚未全面传达,各个微观部门的反应不尽相同,它们受到成本价格、预期和资产状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背负沉重外债的企业来说,压力尤为显著。尤其是航空公司,身上扛着巨额的美元债务。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主要航空公司的外债敞口高达上百亿美元,人民币每贬值一个百分点,就可能引发数亿元人民币的损失。面对汇率市场的风云变幻,专家建议相关企业应加速购汇偿还外债,进口企业则应尽快锁定汇率以规避风险。
那么,让人关注的人民币是否会“破7”呢?未来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无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指出,短期内人民币仍面临一定的压力。预测人民币大幅贬值,就相当于预测美元指数是否会继续暴涨,这其中的风险不可小觑。以张治青为例,他曾介绍多家投行看空欧元,认为欧元对美元汇率将跌破1,但结果却与预测相反。
在即将到来的五六月乃至七月,外部风险事件如英国退欧公投和美联储两次议息会议等将逐渐明朗,这些事件的结果对人民币走势产生重要影响。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人民币的贬值程度和时间与美元的波动密切相关。目前市场普遍预期年内美联储可能会加息两次,美元指数可能在95、96点左右。综合看来,美元走强的幅度有限,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一定会突破6.6关口。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了解人民币走势与美元指数的关系至关重要。要想让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到7,美元指数至少需要涨到110点左右。但回顾今年1月市场最看好美元时,美元指数最高也仅走到100点。个人投资时必须谨慎判断,避免盲目跟风。
在理财产品市场上,可购买的美元计价产品相对有限,购买前需提前与银行确认份额;且购买门槛较高,需要客户具备足够的外汇产品购买经验。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如果最终只能选择美元定存,可能并不划算。在投资前务必充分了解产品特性,做出明智的决策。整体而言,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需要我们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以做出最佳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