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是以人民币资产为特色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蓬勃发展的金融大都市
尽管我们对上海这座繁华都市有所了解,但其金融发展的情况仍有许多我们尚未深入了解的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在2020年,上海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上海排名第三,超越了东京,仅次于纽约和伦敦,这是上海金融发展取得的最好成绩。自被认定为国家战略以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
在这漫长的建设进程中,上海不断完善金融要素市场,优化金融服务功能,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如今的上海已经日益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了全球经济和金融界的广泛认可。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在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盛松成教授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以人民币资产为特色的。他进一步指出,上海在人力资本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要更多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加入。
全球视角下的上海金融,有着独特的建设特色。例如,上海是人民币资产配置的开放门户。股市、黄金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的交易量均居世界前列。“沪港通”、“沪伦通”、“债券通”和黄金国际板等创新业务的推出,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影响力。
另一方面,上海跨境人民币支付在全国占比很大,境外市场主体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主要分布在上海。这些数据显示了上海在金融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中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这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盛松成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于四个方面:积极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打造上海国际保险中心以及加快建设上海金融科技中心。特别是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上海应进一步扩大金融业的双向开放,加快中外资金融机构集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势头强劲,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上海必将在全球金融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去年,上海金融市场的总交易量已经接近惊人的2000万亿元,达到了惊人的1934.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惊人的16.6%。在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金额方面,上海更是达到了12.7万亿元,占据了全国直接融资总额的85%以上。尽管上海已经占据了我国直接融资的绝大部分份额,但在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上,我们仍有一段漫长而坚定的道路需要走。
盛松成指出,目前中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约为30%,相较之下,美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超过了60%。这一数据清晰地揭示了中国直接融资的巨大增长空间。在打造上海成为国际保险中心方面,我们看到了中国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中国的银行业在金融业的增加值构成中占据了高达80%的比重,而保险业刚刚超过10%。相较之下,美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比例约为40%,这一数据预示着中国保险市场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对于如何将上海建设成国际保险和区域再保险中心的问题,央行等几个部委已经联合发布了相关意见。其中鼓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上海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子公司,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以完善上海资产管理市场的结构体系。这一决策旨在激发市场的活力,吸引更多的参与者,推动保险市场和再保险市场的发展。
作为连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节点,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备受关注。盛松成强调,上海应加快建设中金融科技中心。早在2020年初,上海就发布了《加快推进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旨在五年内将上海建设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大力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无疑是上海未来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战略之一。
从上述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正在逐渐成为我国金融的主要市场,其在后期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觑。无论是直接融资、保险市场还是金融科技,上海都在积极寻求创新和发展,力求在全国乃至全球金融格局中占据更有优势的地位。期待在未来,上海能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