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是什么,现在的个税起征点是多少?
每当月度工资入袋之际,你是否曾仔细浏览过工资条上的每一项细节?其中,个税这一栏或许常使你产生疑惑。今天,就让我来为你揭开“个人所得税”的神秘面纱,并重点讲解一下所谓的“个税起征点”究竟是何含义。
个人所得税,这一税种的诞生与演变,背后蕴含着深厚的税收法律背景。它是税务机关与自然人(无论居民或非居民)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种法律规范。英国是历史上的先驱,早在1799年便开始尝试对个人所得进行不同税率的征收,直到1874年,个人所得税才正式确立为英国的固定税种。
在中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分为两类:居民纳税人及非居民纳税人。前者对其在中国境内外所有的收入都有纳税义务,后者则仅对其在中国境内的收入进行缴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公民、境内居民和境外个人的收入进行的一种所得税征收。在某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要的税种,对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回首我国的税法历程,自1980年出台以来,个人所得税法已经历了七次重大改革。最近的一次,即2018年,个税法的修订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决定草案,基本扣除标准定为每年6万元,即每月5000元,税率范围从3%至45%保持不变。这一决定于2018年8月31日正式获得通过,并从同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那么,个税起征点又是如何定义的呢?起征点即是一个界限,当个人的月收入达到或超过这个界限时,才需要为超出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到了2020年,我国的个税起征点维持在每月5000元。具体的税率结构如下:
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无需缴税;
5000-8000元的工资部分,税率为3%;
工资在8000至17000元之间的部分,税率为10%;
17000至3万元的工资部分,税率为20%;
工资在3万至4万、4万至6万以及超过一定数额的工资收入分别有不同的税率阶梯。最高当工资超过一定数额后,税率可达45%。
经过今天的讲解,相信大家对个人所得税及个税起征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那么,对照你的工资条,你是否需要为工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呢?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带来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