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32家公司退市 新规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
本报记者吴晓璐报道,12月30日,证监会宣布了近期协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六大重点工作,其中一项备受关注的是以多元化退出为渠道,切实解决存量上市公司问题。
随着退市制度的不断严格,近期我国资本市场迎来了退市的高潮。在退市的企业名单中,既有强制退市的,也有重组退市的。据记者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2月30日,已有高达32家公司触及退市指标,其中包括强制退市的18家和重组退市的14家。这些退市的企业中,有因为股价连续低于面值而退市的,也有因为财务问题而退市的。部分公司的重组并购也是退市的途径之一。
随着退市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正在逐步实现常态化退市机制。平安证券的策略分析师张亚婕表示,虽然我国退市率与部分成熟市场相比仍有差距,但我国资本市场正在通过建立更加严格的退市制度来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对于并购重组退市,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监管层鼓励的重组退市是对健康壳资源的并购和吸收,而对于空壳企业、僵尸企业等垃圾公司,应该通过强制退市退出市场。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强调,提高我国退市制度的适应性至关重要。对于严重财务造假的公司和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公司,要增强退市的刚性,坚决不允许久拖不退。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是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也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之一。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表示,从地方的角度来看,相较于直接退市,重组退市更容易被接受。随着沪深交易所就退市新规征求意见的完成,证监会将会同交易所根据市场反馈意见进行充分研究,不断改进,尽快颁布实施。
据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A股市场中有134家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另有82家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随着退市新规的实施,预计资源将更加集中于优质企业,部分经营不善的尾部中小企业将加快出清,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在退市指标和退市流程等方面更加严格的新规下,我国资本市场存量改革将向前迈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