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存38万亿活期 官方首提“流动性陷阱”
【介绍企业存款黑洞:官方首度揭示“流动性陷阱”现象】近期,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某论坛上披露了一则引人瞩目的消息:中国企业正在遭遇一种被称为“流动性陷阱”的现象。随着货币剪刀差的不断扩大,企业的活期存款账户上累积了惊人的38万亿资金。
从M1和M2的货币剪刀差趋势来看,这一现象已经悄然来临。盛松成指出,大量货币流向企业,但企业并未找到有效的投资方向,因此大量资金被冻结在活期存款账户上。实际上,这一现象并非新鲜事,学术界去年就已开始陆续对其进行分析和讨论,但官方层面的确认尚属首次。
盛松成进一步解释说,M1主要由企业的活期存款构成。目前,M1已超过44万亿,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M0。据此估算,趴在单位活期账户上的资金规模竟然达到了惊人的38万亿元。这些资金原本应该是企业投资的活水源头,却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向而停滞不前。
这一现象的背后存在着多重因素。企业持币待投资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地方债务置换可能对M1形成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华泰证券研究所宏观首席李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货币释放出来后资金可能并未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更多地推高了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他指出,随着个人储蓄转化为购房款,(资金)在企业居民储蓄存款和房地产企业活期存款之间转化,尚未进入真正的投资环节。非房地产企业也可能存在持币待投资的情况,使得M1保持一定的存量。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M1的高速增长往往伴随着经济的繁荣。然而现在却恰恰相反,这是我国近二十年来未曾有过的现象。过去两次M1异常时期不仅推高了楼市等资产价格,还带来了高通胀时期。对此,央行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加强对房地产政策的调控。那么这次官方提出的“流动性陷阱”判断,对于我国未来的货币政策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对此,李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央行希望财政政策更多地承担稳增长的职责。因为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面存在时滞和有效性问题,部分资金可能会流向实体经济,也可能流向资产价格,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甚至可能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盛松成也在论坛上指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减税降费、推进营改增等积极财政政策将有助于刺激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他也认为减轻企业税赋、优化税制结构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所在。
“流动性陷阱”现象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有效引导企业投资、优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等问题亟待解决。让我们期待官方能够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以应对这一挑战并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下,适度调整债务发行和提高财政赤字率显得尤为重要。经过深入测算,我国的财政赤字率可适度提升至4%~5%,以更好地拉动经济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这一举措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蔡浩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虽然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大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出现微调。在经济下行周期,货币政策必须以稳增长为核心,通过适当的宽松货币政策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房地产市场隐含的价格“泡沫”和通胀风险的潜在威胁,使得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在防通胀和防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在经济增速下行时,需要采取措施稳增长;在通胀风险抬头时,又要坚决防通胀。还要结合相关部门政策,预防资产价格泡沫破灭所产生的金融风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合适的货币环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强调,鉴于当前M1和M2的增速已偏高,经济运行中存在一定的投机性和脱实向虚行为,未来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灵活和适度。这更有利于经济金融运行的稳定。对于结构性问题,仍需主要依靠金融业的结构性调整和MLF、PSL等结构性政策工具的灵活使用来逐步解决。
在这种背景下,的决策需要精细微妙,既要考虑如何拉动经济增长,又要警惕潜在的风险。通过适度调整债务发行和提高财政赤字率,配合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望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逐步解决结构性问题,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股票书籍
- 企业存38万亿活期 官方首提“流动性陷阱”
- 沪市股市(股票行情证券之星)
- 今日资金抢入六只强势股一览(2020年6月30日)
- 8月11日热门主题基金及龙头股分析
- 中国移动收购通鼎互联(通鼎互联2020利好消息)
- 002667股票行情
- 005939基金历史净值(鹏华300指数c类)
- 做股票算创业(股票当日做T成本怎么算)
- 中国家具板块龙头股(重仓家用电器基金)
- 创业板中金融股票(股票特大中小是什么意思)
- 6大食品饮料行业龙头股(名单)
- 社保去年末高比例加仓61股
- 权威榜单:最赚钱基金公司排行榜(全名单)
- 股价最高股票有哪些,股价最高股票排行
- 基金速查表(每日基金速查网)
- 出版行业龙头股票(基建股票有哪些龙头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