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只分级A被机构持有超8成 中国人寿持有42亿份
【保险资金热捧分级A:安全稳健,收益可观】
近日,险资对分级A的追捧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据数据显示,有77只分级A的机构投资者超过了八成,其中保险资金占据绝对主力。对此现象,一位中型保险公司高管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因。
选择分级A的一大好处是安全性。在债市黑天鹅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债券市场波动加大,不再被视为安全之地。而分级A则无违约风险,为保险资金提供了一个稳健的投资渠道。
收益也是保险资金热衷分级A的重要原因。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分级A二级市场价格平均上涨5.62%,其中多达31只分级A涨幅超过10%,表现最好的分级A涨幅接近15%。在目前资产荒的背景下,这样的收益水平无疑具有吸引力。
除了保险资金之外,各类资管计划、私募产品、基金专户甚至量化对冲基金也都大规模涌入分级A。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负责人透露,这些资金大多来自银行委外资金,分级A除了有较高的收益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在于免税,各种税费相加,最高可以免去31%的税。
保险资金今年在A股市场上一路买买买,从万科股权大战到具备极佳风险收益比的分级A“包场”。虽然分级基金的总规模相比巅峰时期已经缩水近六成,但作为少有的杠杆类产品,分级基金的交易仍然十分活跃,场内份额在不断回升。数据显示,分级基金场内份额规模在半年时间内增长近50%。
从持有人结构来看,分级A被大量机构“包场”。保险资金成为分级A的主要“买手”,以信诚800金融A为例,该只基金前十大持有人中,保险资金占据了七席。中国人寿是目前分级A最大的“玩家”,累计持有42.27亿份。
与此分级B则被机构抛弃,机构持股比例超过10%的分级B仅有42只。在分级B中,个人投资者扎堆,赚钱效应却并不明显。数据显示,分级B今年以来平均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7.04%,除了极少数分级B获得正收益外,今年以来负收益的分级B基金占比高达93.79%。
保险资金对分级A的追捧并非无的放矢。在追求安全稳健的也不放弃高收益的机会。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分级A无疑成为了保险资金的一个优质选择。各类机构资金的涌入也使得分级A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在股市的波澜起伏中,分级B成为了一把双刃剑。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其影响尤为显著。除了少数散户在分级B的震荡区间中捕捉到了阶段性收益,绝大多数投资者在此领域亏损严重。分级B的魅力在于其高杠杆效应,一旦市场趋势逆转,其上涨潜力巨大,成为突击市场的最佳工具。正因如此,一些偏好高风险的散户不愿离场,形成了当前的局面。这种操作究竟是对是错,难以一概而论。
钱景财富CEO赵荣春指出:“当前持有分级B的时间成本极高。”这句话深刻反映了分级基金市场的现实情况。分级基金在市场上呈现出冷热不均的态势,由于其结构复杂、风险较高,可能逐渐沦为一个小众品种。近期,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考虑到分级基金的复杂性以及投资者的理解难度,已经暂停了分级基金的注册工作。目前监管层正在研究完善分级基金的监管安排。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对此深有感触:“真正了解分级基金的投资者寥寥无几,这也是造成去年下折时悲剧的原因之一。”在去年的市场变动中,许多投资者因不了解分级基金而遭受损失。今年监管环境趋严,不少小微分级基金开始寻求转型之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分级基金大多属于细分同类中规模较大的产品。对于存量分级基金而言,选择转型是最佳出路。投资者不应再对其抱有过多幻想。
对于广大散户而言,分级基金的投资更像是一场高风险的游戏。在这场游戏中,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性,充分了解投资风险,避免盲目跟风。监管机构也需要加强对分级基金的监管,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让分级基金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