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消费股成为了市场的焦点,备受机构团宠的它们却连续下跌。海天味业、片仔癀等明星股两天下跌超过10%,机构抱团“核心资产”的效应引发的市场波动愈发剧烈。
回顾过去几年,这些所谓的“核心资产”股价涨幅惊人。茅台、海天、恒瑞、片仔癀自2017年以来股价涨幅均超过300%,其中海天味业和茅台的涨幅更是高达636%和460%。尽管这些公司的业绩不错,但难以跟上股价的快速上涨,使得估值居高不下,海天味业和茅台的市盈率分别高达85倍和49倍。
内外资机构持续加仓抱团,对股价的上涨起到了不小的助力。今年基金二季报显示,公募基金对食品饮料板块的配置比例高达13.64%,位居全行业第三位。即使是机构抱团的核心资产,也终究会遵循客观规律和常识。龙虎榜席位显示,已有机构席位在近期卖出,机构抱团的瓦解或许已经开始。
股市中有个“遛狗理论”,形象地描述了股票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就像人与其忠诚的狗,尽管狗有时会跑到人前面或后面,但最终还是会回到主人身边。股票价格也是如此,终究会回归其价值。就像树不会长上天一样,机构抱团的核心资产也不例外。
银河证券最近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指出食品饮料等行业的市盈率已经创下了近年新高。他们提醒投资者,对于当前创纪录的消费股,不应再盲目唱赞歌,因为高估值往往意味着未来收益率的下降。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股市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例如,2013-2015年创业板也曾被热炒,但后来下跌了几年,直到2019年才重拾升势。当年的新经济股如乐视、安硕信息等虽然曾被机构热炒,但现在的情况却大不相同。
上世纪70年代美国也曾出现过核心资产行情。漂亮50的估值也曾达到高峰,但后来开始了长达10年的估值回归之旅。一些股票的价格回落超过60%。
我们应该认识到,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都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虽然机构代表着专业和理性,但在某些时候,他们也会出现“羊群效应”,和散户一样受到贪婪和恐惧的影响。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做好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