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的“美股化”趋势日渐显著,引发了广泛关注。随着茅指数成分股的优异表现,这一现象愈发引人瞩目。
《红周刊》从数据角度深入剖析,发现不仅仅是茅指数,整个A股市场都在朝着“美股化”方向演变。在A股市场对外开放加速、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这种趋势日益明显。
一个显著的特征是,A股市场退市公司的数量正在增多。对比美股市场,可以发现退市公司数量多于IPO公司数量已成为常态。例如,在2017年多伦多大学克雷格多伊奇教授的研究数据中,美股年均退市公司数略高于IPO公司数。
而在退市新政推出之前,A股市场的退市公司极为罕见。统计数据显示,自1999年以来,仅有153家公司被强制退市。随着《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的审议通过,以及新修订的退市制度的发布实施,A股的退市机制变得更为健全。
在新规下,退市标准更具可执行性和包容性,退市流程也得到大幅简化。“僵尸企业”的加速出清,使得A股的多元化退市渠道更加畅通。目前,年内已完成退市的13家公司中,有多家触及财务类及面值退市指标。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红周刊》表示,预计今年全年A股的退市公司数量将达到30家左右。在新一轮退市制度和严监管形势下,A股的退市难题正得到有效缓解。相比美股市场,A股的常态化退市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董登新还指出,A股市场未来退市数量逐年增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增强,都使得面值、市值退市成为未来最重要的退市通道。他同时表示,A股不会出现美股市场年内退市公司数量高于IPO公司数量的情况,监管层会对散户提供一定的保护。
A股市场正在逐步脱离散户市、政策市,机构化程度明显提升。暴涨暴跌的交易日数量降低,机构资金持股占比不断提升,这些都显示出A股市场正在向成熟市场发展。
A股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朝着更加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向前进。这一切的变化,都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若想深入了解全文内容,可关注“证券市场红周刊”公众号,查看作者刘增禄的封面文章《A股加速“美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