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遇倒春寒 企业抱团取暖或跨界经营

配资炒股 2019-10-22 11:49炒股配资www.xyhndec.cn
摘要尽管大多数航运上市公司还未公布一季度业绩报告,但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一季度国内干散货运输企业盈利状况急剧恶化,集装箱船舶舱位利用率也大幅下跌,而船舶运输企业也再度步入下行通道。 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与季节性的因素相互叠加,导...

    尽管大多数航运上市公司还未公布一季度业绩报告,但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一季度国内干散货运输企业盈利状况急剧恶化,集装箱船舶舱位利用率也大幅下跌,而船舶运输企业也再度步入下行通道。

    “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与季节性的因素相互叠加,导致航运市场整体状况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各项经营指标几乎全线萎缩。相比于年前的火爆行情,利空因素齐聚在一季度,2014年船舶运输企业开局不利。”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内航运研究室副主任周德全表示。

    国内船舶运输企业再度步入下行通道

    4月12日,中远航运披露业绩快报称,今年一季度公司亏损1312.43万元。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减少4.13%;前3个月累计运量341.52万吨,同比减少8.6%。

    中远航运只是当前国内航运业的一个缩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4年一季度,国内船舶运输企业未能延续之前上涨态势,随着季节性淡季的来临,本季度船舶运输企业经营状况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干散货运输企业的盈利状况更是急剧恶化。

    周德全指出,随着节前订单的不断交付、库存的不断提高,煤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需求大幅缩水;加之新年度起,印尼断供镍矿及铝矾土等金属原矿出口。受上述因素影响,市场需求急剧萎缩,将去年9月以来的上涨成果一吞而尽,前期虚高的运价大幅下跌,干散货运输企业的盈利大幅缩水。

    而海运需求的萎靡,也使得集装箱船舶舱位利用率大幅下跌,环比下降幅度高达48%,加之受国际班轮公司联盟的不断推进以及大船下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集装箱运输企业更加显得举步维艰。

    全球商业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发布的有关集装箱航运业报告也显示,全球从事集装箱航运的上市公司整体上陷入比金融危机高峰时还要严重的财务困境,并存在破产的风险。主要原因是航运需求的持续低迷和债务水平的持续走高,外加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集装箱航运公司纷纷建造超大型船只,这导致了行业运力过剩这一结构性问题。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由于当前航运经济持续严冬,国内船舶融资纠纷也出现了井喷。比如,从去年至今,江苏连云港当地银行已经遇到了大量的贷款违约纠纷。连云港建设银行有27艘船舶的贷款均出现问题,无法追回贷款,都准备进入诉讼甚至扣押程序。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报告分析认为,随着节后企业生产恢复及改革的不断推进,航运企业经营状况将有望改善,二季度中国航运景气指数将重返景气区间。其中,船舶运输业整体将微弱复苏;港口企业大幅重返景气区间,走出航运低谷阴霾;航运服务企业终现“二次探底”以来的复苏。

    “尽管近期航运市场状况会略有好转,但受市场需求影响,市场不断波动,短期内航运业复苏缺乏一定的支撑。”周德全不忘强调。

    P3联盟令国内港航企业合作加速

    2013年6月,在全球集装箱班轮市场排名前三的马士基航运、地中海航运和达飞轮船宣布组成P3联盟,因其规模运力之巨(运力占全球40%),被称为史上最强联盟。

    周德全认为,联盟出现之后,航运企业与港口议价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港口与船运公司之间的地位对比。,P3联盟投入的超大型集装箱船(ULCS)要求港口有能够处理21~22排集装箱的桥吊,这对于中小型港口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面对P3联盟成立所带来的诸多变数,国内港口企业如何应对?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45%的港口企业选择与航运企业展开深度合作,26%的港口企业选择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9%的港口企业选择与其他港口企业进行联盟,只有少部分企业选择拓展近洋航线。

    “在P3联盟的大背景下,港航企业、港港企业之间的联盟合作将不断加速,有利于资源的重组优化与企业的转型升级,但,这也有可能引发中国港口新一轮的扩建潮,进一步造成港口行业产能的结构性过剩。”周德全指出。

    跨界经营以应对市场寒流

    面对短期内难有起色的航运市场,国内港口企业也开始探索转型升级之路。除港航联盟之外,物流中心建设成为国内港口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近日,厦门港务集团致力于打造自有船队,继“泽远”和“拓远”后,第三艘船“骐龙”也投入国内航线运营。

    周德全认为,港口企业的跨界经营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也成为一种趋势。多元化的经营策略是港口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的必然选择。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显示,45%的港口企业有意向投资建设物流中心,29%的港口企业将注意力转向港口运输的上游即货主环节。另有23%的港口企业认为,借助港口自身的特殊优势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将会是其下一步规划。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面对当前航运业的困境,港航企业普遍希望行政管理能进一步改革优化。比如,在船舶运输企业方面,企业家们期望将简政放权集中于船舶审批和登记、申办相关管理证书和手续,以及相关的措施配套上面。在收费方面,企业普遍反映当前港口使费(航运公司所经营的船舶在营运期间在装卸港口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和费用)、拖轮费存在收费过高、收费不统一,以及乱收费、重复收费等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而在港口企业方面,企业家们则希望取消不必要的审批制度,完善备案制度。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