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成交量的研究
一、关于成交量之奥秘
成交量,是股市之语中的关键词汇。高位之量大,背后蕴藏着下落的势能;低位之量大,则隐藏着上涨的动力。市场,是各方力量交锋的战场。尽管成交量易受操控,主力常常利用散户的技术分析盲点制造假象,但成交量仍是揭示真实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1. 市场分歧促成交易。成交的背后,是买与卖的对决。只有双方意见分歧,才会出现交易。当一部分人看空后市,另一部分人看多后市,各自追求自己的判断,才能形成交易。
2. 缩量解读。当市场成交极为清淡时,意味着大多数人对后市的看法趋于一致。这种一致可能源于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市场人士普遍看淡后市,导致只有卖盘而无买盘;二是市场人士对后市极度乐观,只有人买而无卖。缩量一般出现在趋势的中期,当大家对未来走势达成共识时,无论是下跌还是上涨,都应果断行动。
3. 放量解析。放量通常发生在市场趋势的转折点,意味着各方力量对后市的分歧逐渐加大。一部分人坚决看空,另一部分人坚决看多,引发大量交易。放量的真实性需要仔细分析,主力可能利用大手笔对敲制造假象。
4. 堆量之美。当主力意图拉升时,会精心布置成交量,缓慢放大,推动股价稳步上升。在K线图上,成交量形成一个土堆形态,越漂亮越可能意味着大行情的到来。相反,高位堆量则是主力出货的信号。
5. 量之不规则性。在没有利好消息或大盘稳定的情况下,突然放出巨量,可能是庄家在吸引市场关注以便出货。
二、市场成交量与价格之间的微妙关系
成交量不仅决定价格走势的确认,还能揭示趋势的强弱以及区间的突破。市场上行或下行,都可以用较大的成交量进行确认。如果成交量持续缩减,可能意味着趋势正在弱化。在清淡的成交量下创出的新高或新低值得怀疑。当市场失去运行趋势时,创新的高低会伴随成交量的急剧增加来突破区间。但如果没有成交量的配合,应谨慎对待突破的真实性。
在股票市场中,成交量和价格走势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当价格走出成交密集区域时,市场多空双方的分歧会暂时达成一致,价格将朝着一致方向移动。成交量在不同价格区域的相对值大小,也是判断市场趋势健康与否的关键。随着股票价格的上升,成交量应该呈现阶梯性减弱,因为随着价格的提高,参与交易的兴趣会逐渐降低。但从成交额的角度来看,这一趋势更为直观明了。
仅凭成交量并不能完全预测价格趋势的变化,还需要结合价格走势进行确认。成交量虽然是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更像是一种催化剂,能够推动价格走势的转变,但并非决定性因素。
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个股或股指的上涨必须有量能的配合。如果价升量增,表示上涨动能充足,预示个股或股指将继续上涨。相反,如果缩量上涨,则表示市场参与者减少,量价配合不理想,可能意味着个股或股指的上升空间有限或难以持续上涨。
以历史上的市场案例为例,当个股或大盘在大幅放量之后缩量阴跌,这通常是坏事,可能意味着一轮跌势的展开。例如,在2001年沪市成交放大后开始的阴跌,导致大盘跌去700余点,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在另一些情况下,如2002年的沪市成交放大后,经过缩量回落整理,最终爆发了624行情。这些实例表明,成交量的变化需要结合市场其他因素进行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缩量阴跌表示市场处于弱势,极小的成交量就能打低股指,之后必然会有放量大跌。相反,缩量上涨表示市场处于强势,较小的成交量就能推动股指上扬,之后必然会放量大涨。当前股指仍在政策底附近徘徊,未来仍有上涨空间。ST中燕的缩量上涨告诉我们,缩量不仅能上涨,而且可能大涨特涨。
成交量在投资决策中的地位是辅助性的,不能作为直接决策的依据。魔山理论追求的是投机的效率,如果成交量指标能提高投机效率,当然值得重视。但如果它不能带来效率,就没有必要应用。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成交量是价格的“衍生物”,市场资金是对价格的追捧形成了价格的波动,而不是对成交量的追捧。成交量的主要作用是甄别市场容量和市场流动性。虽然它在一些拐点的有效性验证方面有一定功效但功效大小尚无法确定。因此投资者在使用成交量指标时应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尽管我们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但仍有几个事实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这些线索让我们在乐观的同时也不忘谨慎。回顾过去十年间的重要股市拐点,我们发现一种明显的趋势:当市场遭遇重大转折时,成交量的萎缩往往是转折的先行信号,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高达80%以上。
在这种背景下,市场情绪的极度低迷和悲观预期的蔓延成为常态。大多数投资者在关键时刻对市场持有悲观态度,导致交易活动减少,成交量萎缩。这种情绪不断冲击着市场中的每一个参与者,使他们对市场感到失望并拒绝交易。当市场出现转机时,人们的注意力会迅速被吸引过来。经验较少的人可能会观望,而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则会迅速介入市场。职业交易者更是会全力以赴,推动价格不断攀升。直到更多观望者入场后,图表上才会显示成交量放大和价格远离拐点。
在股市中,成交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有句老话这样说:“技术指标千变万化,成交量才是实打实的买卖。”成交量的大小反映了市场上多空双方对某一时刻技术形态的认同程度。当一只股票在前期持续低迷之后,突然出现温和放量的形态时,这通常是有实力资金介入的迹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立刻介入,因为个股在底部温和放量后,股价往往会随量上升。投资者需要耐心等待调整结束,并在支持买进的理由没有被证明错误时果断行动。值得注意的是,调整幅度不应低于前期低点,以防市场抛压过大导致后市继续下跌。
除了温和放量外,突放巨量也是市场中的一种常见走势。对于这种走势的研判需要分情况对待。在上涨过程中放巨量可能意味着多方力量接近耗尽,后市上涨难度加大。而在下跌过程中的巨量则往往是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释放,后市反弹可能就在眼前。逆势放量是一种非常引人注目的走势,但往往只有一两天的行情随后加速下跌。因此投资者需要仔细辨别成交量形态以做出正确决策。
技术分析中另一个重要元素是均线结合成交量来看趋势。移动平均线以其简洁明了的特点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通过不同时期的移动平均线排列可以判断市场是多头还是空头市场这对调整投资策略非常重要。然而在进行技术分析时我们不能只关注成交量或其他单一因素而应综合考虑市场的各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到最准确的结果。一、移动平均线的优点与缺陷
移动平均线作为一种交易工具,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陷。在理解其优势的也要明白其局限性,以便更好地运用。
一、优点:
1. 界定风险:运用移动平均线理论,投资者可以明确设定止损点,将亏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行情趋势明确时,买卖交易的利润将相当可观。
2. 判断趋势:通过移动平均线的组合分析,可以准确判断市场的真正趋势。
二、缺陷:
1. 频繁的信号:当市场处于牛皮盘整阶段时,移动平均线会发出过于频繁的买卖信号,使投资者难以判断。
2. 参数确定困难:移动平均线的最佳日数与组合确定起来十分困难,需要投资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试。
3. 辅助需求:仅靠移动平均线的买卖信号可能无法给予投资者充足的信心,必须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如成交量等进行辅助判断。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移动平均线的运用,我们需要关注其与成交量、股价的相互作用。当股价突破移动平均线时,特别是向上突破时,成交量必须放大。移动平均线的支撑和压力的有效性也与均线的角度和成交量密切相关。我们还需关注散兵坑的出现,这是主力在拉升前的凶悍洗盘,是千金难买的买入时机。实战中,我们不仅要识别空头陷阱,更要充分利用其成为个股的介入机会。其中有两个关键的买入时机:一是在价散兵坑之内,二是当股价重返上升趋势之际。
移动平均线是一种有效的工具,但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市场情况,做到全面、深入地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做出明智的交易决策。在实战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投资成功:
选择股价处于慢牛趋势的初期或中期,此时股价已有至少10%以上的涨幅,表明上涨趋势已经初步确立。当股价突然无量下挫时,需要关注其止跌位置。这个位置相对于股价的绝对涨幅不应超过50%,最好在黄金分割回吐位的0.2以内。股价在短时间内应能恢复原有的上升趋势,最好在1周内完成,否则时间越长,其爆发力可能会减弱。当股价回升时,成交量应有所放大,快速回升往往预示着强大的爆发力。当股价重返上升趋势时,便是最佳的介入时机。
对于成交量温和放大的技术分析,其核心特征表现为量柱顶点的连线呈现平滑的反抛物线形上升,线路无剧烈拐点。这种变化的产生是因为主力在吸纳过程中,随着外部的减少,股价逐渐上升。在主力刻意调控下,股价和成交量都保持在一个温和变化的水平,以避免引起市场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温和放量”在不同位置具有完全不同的技术意义,其中在相对低位和长期地量后出现的温和放量最具技术价值。这可能是长线主力的建仓行为或试盘动作。温和放量可以作为寻找“黑马”的一个参考指标,特别是在低位介入时更为有效。
运用成交量的变化来寻找“黑马”是投资者常用的一种策略。如果主力吸筹坚决,涨时大幅放量、跌时急剧缩量将成为建仓阶段成交量变化的主旋律。观察成交量均线是一个重要手段。当成交量在均线附近频繁震动,股价上涨时成交量超出均线较多,而下跌时低于均线较多,这样的股票应成为重点关注对象。成交量堆积也是重要的观察对象,它有助于判断主力的建仓成本。对于刚刚突破重要套牢区并累积成交量创出历史新高的个股,应特别关注。
在研判成交量变化时,需要结合股价变化进行深入分析。随机性波动和主力有意吸纳造成的波动需要区分开来。需要注意累积成交量并不大的情况,这往往是原有主力所为。在主力开始建仓后,某一区域的成交量越密集,主力的建仓成本就越靠近这一区域。投资者在操作时需要重视风险控制,特别是在股市整体走势趋弱时更需要谨慎。
成交量的变化是实打实的买卖信号。其大小直接反映了市场上多空双方对某一时刻技术形态的认同程度。投资者应熟练掌握研判成交量变化的技术,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和寻找“黑马”投资机会。温和放量揭示个股活跃迹象
在股市中,一只个股经历了前期的持续低迷后,突然出现温和放量的形态,犹如山形连绵不断,这种量能形态被称之为“量堆”。当个股在底部展现出这样的量堆现象时,往往意味着有实力资金开始介入。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立刻介入。通常,在股价温和放量上升后,随着量能的缩减,股价会进行适量调整。这种调整的时间模式并不固定,可能持续十几天甚至几个月。投资者需分批逢低买入,并在买进理由未被证实错误时,保持足够的耐心等待。值得注意的是,股价的调整幅度在温和放量上扬后不应低于放量前期的低点,因为调整如果低于主力建仓的成本区,可能意味着市场抛压依然巨大,后市调整的可能性增大。
突放巨量的复杂研判
对于突放巨量的走势,研判需要谨慎并分情况对待。在上涨过程中,巨量通常表明多方力量消耗殆尽,后续上涨将面临困难。而在下跌过程中,巨量往往是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释放,后续深跌的可能性较小,短线反弹可能即将到来。还有一些逆市放量的情形,在市场唱空声中逆势上攻,短期内可能吸引眼球,但往往只有一两天的行情,随后可能加速下跌。值得注意的是,主力资金在吸筹时,成交量不必过大,只需有足够的耐心在底部盘整即可。而主力出货时,由于手中众多,会设置各种陷阱。应全面考察个股的长期运行轨迹、基本面与主力活动规律等,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介入或出货的时机。
如何辨别主力出货与洗盘?
虽然技术分析的指标众多,但归根结底最基本的仍是价格与成交量。其他指标无非是这两个指标的变异或延伸。尽管人们知道量价关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价是果”,但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量价关系来判断主力进出方向时仍会出现失误。那么如何根据成交量的变化准确判断主力是在出货还是洗盘呢?
在实际投资中,当主力尚未准备拉抬股价时,研究成交量意义不大。但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价,研究成交量的变化就至关重要。若能准确捕捉到主力的洗盘迹象并果断介入,往往能获取理想收益。根据成交量变化的以下特征可以对强庄股的主力是否在洗盘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原本沉闷的股票在成交量明显放大推动下变得活跃,呈现价升量增的态势。接着,主力为日后的拉升扫除障碍,会强行洗去短线获利盘,这在K线图上表现为阴阳相间的横盘震荡,同时股价的K线形态出现明显的“头部形态”。
在主力洗盘阶段,K线组合往往是大阴不断且每次收阴时都伴有巨大成交量。仔细观察会发现股价很少跌破10日移动平均线且短期移动平均线对股价构成强大支撑。作为研判成交量变化的指标OBV和均量线在主力洗盘时也会出现一些明显特征如始终保持向上运行等。这些特征都为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
成交量变化的根本规律八阶律
描绘一个圆形,将其圆周八等份,连接八个点,便得到一个象征股价变化规律的八阶曲线图。当我们仔细探究现代股票软件的动态成交量“逆时针曲线图”指标时,便会发现其背后的原理便是这个古老的“八阶律”。从股价运行轨迹来看,这一过程可以被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着成交量变化的特定阶段。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第一阶段是吸货筑底阶段,相当于成交量变化八阶段的静默积累期;第二阶段是拉升阶段,表现为成交量的递增,股票价格上涨,这相当于成交量变化中的第二阶段至第四阶段;第三阶段是高位筑头阶段,这一阶段与成交量变化中的第五阶段相呼应;第四阶段是打压出货阶段,此时股票价格下跌,成交量变化表现为缩量阴跌至最后的放量暴跌阶段。这样描述是不是更清晰明了?让我们进一步解析成交量变化的八个阶段。
在成交量变化的八个阶段中,“八阶律”是这样描述的:当股价在低位企稳并出现成交量增加时,这是一个明显的中线转阳信号。在上升趋势中出现这种现象意味着股价只是短暂受阻。接下来是“量增价升”,这是短中线最佳的买入信号。在股价上升的同时保持等量的成交量水平是一个持续买入的信号。当成交量减少但股价仍在上升时,我们应谨慎行事因为可能面临短期高点。而突然的巨量或天量意味着行情有可能出现反转,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及时采取行动。随着成交量的减少和股价的下跌趋势的确认我们应及时卖出并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我们还需要注意在极度恐慌的市场环境中可能会出现真实的反转机会而不是一味的卖空观望。通过这些判断我们能够更加明智地理解和操作股票市场寻找强势股并规避风险。最后提醒投资者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不要忘记风险的存在并时刻警惕市场发出的警示信号。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证券市场,我们发现一些特殊的信号背后往往隐藏着新的机遇。对于投资者来说,面对这些信号,与其冒险猜测,不如先停下来,深入了解和判断。特别是在强庄股的市场中,如何根据成交量的变化来准确判断主力的动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关于强庄股的研究,我们发现成交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当主力开始介入并准备拉抬股价时,沉闷的股价会在成交量的推动下变得活跃起来。通过研究成交量的变化,我们可以捕捉到主力的动向。特别是当主力为了扫清未来大幅拉升的障碍而洗去短线获利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K线图上的阴阳横盘震荡和巨量大阴的出现来判断主力的意图。我们还可以结合OBV和均量线等指标的变化来进一步确认。如果一只股票在经过一波上涨后,其成交量变化出现了上述特征,那么这只股票主力洗盘的可能性极大,后市看好。
均量线也是判断主力成本及动机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均量线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市场成交情况的变化趋势。在上涨行情初期,均量线随股价创新高,显示市场人气的聚集;而在行情进入尾声时,虽然股价再创新高,但如果均量线已疲软,这表明市场追高意愿发生变化。同样,当股指不断跌出新低而均量线仍然有上升迹象时,表明股价已经到达底部。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想在证券市场中取得成功,不仅要关注价格的变化,更要关注成交量的变化以及均量线等指标的变动。只有这样,才能在扑朔迷离的走势中找到适者生存的机会。我们建议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股价的变化,还要结合成交量和均量线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在股市中,均量线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它反映了市场交投的主要趋势和持仓量的大小。对于强势股来说,其均量线的走势往往与其股价的走势相匹配,表明主力资金的成本和持仓量对其股价涨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均量线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市场主力资金的成本高低和持仓量的大小,从而预测股价的走势。当均量线向上发散时,表明市场人气聚集,股价进入主升段;而当均量线疲弱时,则表明市场追高意愿不足,股价处于相对高位区域。通过对均量线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把握市场的动向和趋势。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能仅仅依赖量价配合的观点来判断市场走势。事实上,成交量也会骗人,主力资金往往会通过设置陷阱来误导投资者。温和放量和突放巨量都是重要的判断依据。温和放量通常意味着有实力资金在介入,但投资者需要耐心等待缩量时的调整机会。而突放巨量则可能表明市场多空双方的力量已经消耗殆尽,市场即将发生反转。在分析成交量时,我们需要结合股价走势、市场状态以及市场心理变化等多个因素来做出判断。
除了均量线和成交量外,投资者还需要掌握其他投资技巧和分析工具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例如,分析公司的基本面情况、掌握行业动态和市场热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投资者还需要保持冷静的心态,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影响,坚定自己的投资策略和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在股市中获得长期的成功。
通过对均量线和成交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的动向和趋势,但需要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投资股市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掌握更多的投资技巧和分析工具,以便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投资者还需要保持谨慎和冷静的心态,不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影响。股票的成交量研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课题。在股票市场中,东风汽车(股票代码:不详)曾经呈现出一幅引人注目的走势图。让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它的股价变化以及背后的成交量动态。
在2000年1月下旬,东风汽车的股价见底于4.5元,之后开始了其上涨之旅。从周K线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刚开始上攻时,成交量显著放大。股价随着成交量的推动逐渐攀升,随着股价的上涨,成交量却逐渐萎缩。当股价达到15.2元的高位时,流畅的上涨图形已经形成,这种近乎完美的走势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高位缩量整理之后,东风汽车在2003年4月中旬开始呈现高位滞胀的现象,成交量增加。这很可能是主力在高位派发的迹象。随后,股价果然出现了破位下行。
在股价下跌过程中,不放量是正常现象。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缺乏接盘者,导致抛盘无法成交;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市场参与者惜售,不愿割肉。对于缩量下跌的股票,我们需要关注其下跌速率。如果下跌速度较快,那么这种缩量下跌可能是好事。如果下跌速度缓慢且持续不断,可能会形成绵绵阴跌的态势。在实战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无量阴跌的现象,股价天天下跌。只有在出现恐慌性抛盘后,再次放量才能可能企稳。
放量下跌其实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下跌的末期。它显示出有资金开始抢反弹。在弱势反弹的过程中,一旦再度放量,可能意味着已经松动,预示着新一轮下跌的开始。在弱势反弹的过程中,投资者应该保持警惕。
股票的成交量是反映市场情绪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成交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走势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以上便是关于股票成交量研究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