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油与生猪市场动向报告:中国财新制造业PMI数据分析出炉
《聚焦棕榈油与生猪市场:政策调整与供需博弈》
在油脂市场,棕榈油正处于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随着印尼的B40政策逐渐成型,市场情绪的波动也随之加剧。一方面,市场对于非补贴部分的B40能否足额落地存在疑虑;另一方面,印尼提高生柴掺混决心的坚定也让市场对未来充满期待。这一政策的实施,无疑将为生柴产业带来可持续的支持,但同时也意味着短期内生柴厂无法进行大规模招标和生产。这样的背景下,棕榈油市场正面临一场等待与博弈。而在去年四季度的高预期之下,棕榈油大幅回吐B40预期升水,未来能否再次上涨,还需持续关注产量和政策的双重影响。
与此生猪市场也在经历一场结构性的切换。冬至后,市场持续计价集团及散户节前增量抛售逻辑,价格中枢预期大幅下移。现货价格却维持偏强运行走势,价格中枢超市场预期,带动基差估值维度的修复反弹行情。市场的预期与现实的走势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也带来了盘面结构的切换。现阶段近月合约的下方支撑来自于春节现货下跌后的投机累库路径,远月价格则受到累库后的抛售逻辑压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正处于一种正套阶段,短期逻辑难以证伪,远月合约存在部分套保利润,增产压制预期延续。
再来看中国制造业的最新动态。中国12月的财新制造业PMI虽然较前值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荣枯线之上,景气度连续三个月保持扩张。新订单继续增加,但增速有所放缓,出口成为需求拖累。面对未来外部环境可能更加错综复杂的局面,出口或将面临更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层面需要提前准备、及时响应,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黄金和白银市场呈现震荡调整态势,铜价受到美元升值的压力,铝则呈现小幅反弹。氧化锌市场窄幅震荡,铅市也呈现震荡调整。镍市场保持稳定,不锈钢库存微降,市场关注季节性减产。锡市则出现震荡回落。
工业硅市场面临库存累库的情况,基本面较为弱势。多晶硅现货报价依然坚挺。碳酸锂市场基差较大,临近交割的近月存在向上修复的需求。铁矿石市场弱势震荡,螺纹钢及热轧卷板下行空间有限。硅铁主产地出现减产,市场呈现宽幅震荡。锰硅原料端普遍上涨,市场波动幅度加大。焦炭和焦煤市场也呈现宽幅震荡。动力煤市场在区间内震荡。
玻璃市场稳中偏弱,对二甲苯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短期内偏强,但中期上涨空间有限。PTA市场短期成本支撑强,橡胶和合成橡胶市场则呈现震荡运行。LLDPE和PP现货价格小幅上涨,成交较好。烧碱短期估值高位,建议多单止盈。纸浆、原木、甲醇等商品市场也呈现不同程度的震荡调整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集运指数(欧线)02空单可酌情持有。短纤和瓶片市场处于短期震荡市。棕榈油市场关注印尼B40实际执行情况。豆油受大豆价格影响继续波动,豆粕市场因南美的干燥天气担忧而反弹震荡。玉米市场需关注售粮情况,而棉花市场维持偏弱震荡。鸡蛋和生猪市场则呈现偏弱运行态势。花生市场则需关注基层上货情况。
最近的数据显示,七地锌锭库存总量为6.45万吨,较12月26日降低0.07万吨。这表明,在近期市场中,锌锭的库存出现了小幅下降的趋势,这也反映了市场对锌的需求和供应正在发生变化,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近期市场动态分析:
随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市场物资储备情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上海地区的库存情况显示,周内部分进口锌锭持续到货,补充了市场货量,使得整体库存小幅增加。而广东地区则呈现不同的景象,虽然仓库正常到货,但由于出库提货较多,库存仍在录减。天津地区则在下游刚需采购的推动下,库存小幅增长。总体来看,原三地库存增加了0.13万吨,七地库存增加了0.2吨,市场供需保持动态平衡。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国焊管产量录得5422.2万吨,同比下降9.4%。这一数据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在供需错配的背景之下,管厂主动减产、降库以规避风险,导致整体产量减少。考虑到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行业周期性影响,需求减量、供给缩量的状况或将持续。企业也在积极应对,通过调整产能布局来适配当地和外围市场需求,以降低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增加竞争优势,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节奏。
证监会最近也有大动作。根据相关规定,已同意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原木期货和期权注册。这一举措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大连商品交易所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原木期货和期权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据外媒报道,印度全国合作糖厂联合会(NFCSF)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年度中,糖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77万吨。共有493家糖厂参与压榨,2024/25年度甘蔗压榨量共计1.09565亿吨。与上一年度相比,糖产量和甘蔗压榨量都有所下降。印度2024/25年度的平均糖回收率为8.68%,预计印度本年度的糖产量将触及2800万吨。这一变化反映了印度糖产业的动态调整与市场趋势。
全球商品市场在新的一年中充满了变数。从焊管产量到期货期权注册,再到印度的糖产量变化,每一个数据背后都反映了市场的动态和行业的调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企业需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调整战略部署,以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