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达生物再融资: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存货高企、业绩持续承压,前次募投项目波折不断,此次募投项目建设必要性、测算过程合理性

炒股技术 2024-12-30 10:25炒股技术www.xyhndec.cn

(续上文)

二、前次募投项目建设波折不断,本次募投项目建设必要性存疑,其测算过程合理性亟待验证。

圣达生物的前次募投项目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原本预期的项目进展并不顺利,出现了诸多预料之外的情况,导致项目的实施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次再次启动的募投项目,其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测算过程的合理性都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本次募投项目主要包括软胶囊及固体制剂生产及配套项目,以及D-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项目。在当前维生素市场整体供需失衡、价格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这些项目的建设是否真的有必要?其投资预算、回报预测等测算过程是否真实合理?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尤其是,发行人计划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项目预备费、铺底流动资金,实质上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亟待验证。在当前公司业绩持续承压、亏损扩大的情况下,这种资金调配是否能够真正改善公司的经营状况,还是只是一种短期的应对措施?

本次募投项目的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审计机构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这两家机构的专业能力和信誉度无疑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即使如此,投资者和市场仍然对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及其测算过程的合理性保持高度关注。毕竟,项目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圣达生物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圣达生物的本次募投项目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疑问。其建设的必要性、测算过程的合理性以及市场风险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希望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能够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做出明智的选择。2、经销商客户平均销量逆势上涨,2023年上半年平均营收已逼近去年全年水平,表现引人瞩目

面对下游生物素市场需求的持续疲软、行业新增产能的不断加入以及经销商客户数量的显著降低等挑战,公司生物素产品的销量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在估值之家看来,这种现象在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

回顾2022年,发行人的生物素销量为103.05吨,虽然较2020年下滑了5.35%,但其2023年的预期销量已经达到109.28吨,显示出一种逆势增长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增长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行业整体去库存周期的背景相悖,因为多家企业正在通过减产来应对市场供需的失衡。

更为引人关注的是经销商方面的表现。尽管经销商数量截至2023年6月底已经减少至273家,较2020年底减少了33.09%,但经销商的营收占比却逆势上升。这种增长并非易事,因为经销商模式涉及的销售层级复杂,容易出现企业压货等情况,导致相关收入容易被人为操纵,审核难度相对较大。

发行人的前五大经销商中,杭州康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圣达紫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表现尤为突出。这两家公司在成立短短时间内便成为公司的重要经销商,其营收规模增长迅速。对于发行人而言,选择通过这些关联方经销商进行销售而非直销,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思考。

除此之外,经销商相关的收入还呈现出一些异常情况。例如,收入规模较小的经销商平均营收变动趋势与行业整体情况匹配度较低,但其占整体经销商收入比例却快速提升。在生物素产品平均销售均价持续下跌的背景下,发行人经销商客户加大采购的行为显然与行业整体趋势存在一定的不匹配。

到了2023年上半年,这种不匹配更加明显。在生物素产品平均销售均价较2022年进一步下降高达26.86%的情况下,发行人经销商客户平均营收却实现了令人惊讶的增长。特别是在100万元以下经销商客户中,其平均营收已经超过了过去某些市场景气度最高的时期的水平。

发行人的生物素经销模式单价高于直销模式的异常价格倒挂情况也引起了关注。这种价格差异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值得深入挖掘。

3、营收规模下降之际,存货问题凸显,存货管理存疑

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持续降低,存货问题逐渐凸显。发行人存货高企,并且与营收的变化趋势不相匹配。截至2023年6月底,存货账面余额高达30,098.42万元,较2020年增长达59.32%。与此长库龄存货占比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年及以上库龄存货占比已达8.62%,较2020年翻倍。

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是否充足也存疑。尽管公司未详细披露具体数据,但从审核问询函回复的描述中可见,公司存货管理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在手订单覆盖率低,使得存货的流动性受到质疑。这些问题都需要公司在未来的运营中给予高度关注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经过深入研究与分析,我们发现发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审核问询函回复数据显示,其库龄较长的存货中包含了大量销售乏力的核黄素产品,库存金额高达2,137.33万元。针对这些长期滞销产品,其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并未随着库龄的增长而相应提高,反倒在库龄显著增长的情况下不升反降。这一现象令人质疑这些产品是否还具有变现价值。

当我们进一步剔除核黄素产品的影响,将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与同行业其他公司进行比较时,也发现了明显的不匹配现象。随着行业整体产品销售价格持续降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在报告期内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发行人的计提比例不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其自身也呈现出不升反降的态势。结合公司主要产品生物素销售价格的大幅下滑,我们不得不怀疑发行人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是否充足。

另一方面,前次募投项目的实施情况也引发了广泛关注。该项目的募集资金实际用途存在大量补流现象,且现有业务产能利用率较低。具体而言,发行人前次募投项目遭遇多次延期与终止,三大募投项目的投资进度均不符合预期。大量募集资金被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而非按照原计划投入项目建设。例如,前次年产2,000吨蔗糖发酵物项目遭遇两度延期,实际投入建设资金远低于预期,而且运营结果也远未达到原预计效益。这些情况引发了人们对项目投入成本测算合理性的质疑,以及是否存在变相缩减项目投入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等行为的怀疑。发行人对于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比例计算也存在数据准确性存疑的问题。

发行人在存货管理和募投项目实施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市场和投资者的担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现有业务产能利用状况欠佳,募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存疑

发行人的前次募投项目多次延期,投资进度不如预期,且募集资金用途发生实际变更,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在此背景下,其新的募投项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让人产生疑虑。深入分析相关申报资料后,我们发现此次募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测算过程的严谨性似乎并不充分。

发行人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报告期内,主要产品如维生素和生物保鲜剂的产能利用率均未达到理想状态。此次计划建设的新项目,包括软胶囊及固体制剂生产等,看似旨在扩展产能,但在现有产能尚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其建设的必要性显得并不明显。特别是在维生素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大规模扩张产能的风险不容小觑。

进一步地,发行人此次进入的新业务领域保健品市场,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新推出的产品与原有产品面向的客户群体存在显著差异,需要全新的销售策略和管理能力。发行人是否具备相应的团队和能力,以应对保健品市场的竞争和挑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该细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行人作为新进入者,在品牌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新建产能如何有效消化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发行人对于募投项目的产能利用率预测似乎过于乐观。预计新项目在短时间内便能实现满产满销,但这与发行人现有业务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在报告期内,公司对应业务的产能利用率并未出现显著增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发行人的产能利用率的预测显得并不切实际。

募投项目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存在虚高的可能性。与同行业企业相比,发行人的毛利率预测水平较高,但考虑到新业务的投入和费用支出,以及可比较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先发优势,这一预测似乎并不合理。

估值之家对发行人此次募投项目的建设必要性、测算过程的谨慎性与合理性持保留意见。投资者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相关风险,审慎判断。三、结语

回首报告内容,尽管发行人在报告期内遭遇了主要产品价格的断崖式下跌,毛利率转负,以及经营业绩的显著下滑,但其经销商客户的平均销量却呈现强势增长的态势,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颇具深意。特别是在2023年上半年,其平均营收已经逼近2022年全年的水平,这一变化令人瞩目。

深入分析,公司虽面临营收规模缩减的困境,但其存货状况亦引人关注。高企的存货中,长库龄存货的比例增长显著,这不禁让人对其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是否充足产生疑虑。整体而言,公司的营收质量、经营业绩的稳定性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再观发行人的募投项目,前次项目多次延期和终止,三大募投项目的投资进度均未能达到预期。更令人关注的是,大量的募集资金被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考虑到发行人现有业务的产能利用率较低,以及同行业公司的横向比较,这次募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其测算过程的严谨性与合理性都让人心生疑虑。总体而言,发行人在面对内外多重压力时,未来的发展道路充满挑战。

Copyright@2015-2025 www.xyhndec.cn 牛炒股 版权所有